先回首工程硕士教育在过去的几年的发展, 我知道了工程硕士教育发展情景是非常值得憧憬的,并有可能工程硕士在未来几年里可能有更大规模的发展。这个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企业需求
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国尽管已出现了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但总体上企业创新能力很薄弱,其主要的原因中有两个,一是企业的技术力量十分单薄,缺少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无力支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造成引进依赖。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二是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2000年,美国联邦财政科技投入696亿美元,其中222亿投向企业,占31.9%;2002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688亿元,其中53亿投入企业,仅占7.7%。
上述两个原因具有互为因果关系。企业缺少优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则难于承担重要的研发工作,科技创新投入就不便于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也不利于吸引优秀的创新人才。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才能确定企业研发的主体地位,才能大面积提高生产技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就是客观需求工程硕士的培养规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生源基础
随着世纪之交的本专科扩招,现在每年招收近200万名本科生,也意味着每年将有约80万名工科本科毕业生。这些工学学士除少部分继续攻读工学硕士学位外,将有许多人是潜在的工程硕士生源。如果我们每年能吸引1/10的本科毕业生报考,生源就有8万人。从近三年报考工程硕士生的情况看,2002年有52656人报考,2003年有60707人报考,2004年有66759人报考,报考人 数每年有约10%的增长。今年报考人数超过3000人的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等9个领域,报考人数最多的是电子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分别达到8274人和7861人。报考这2个领域的人数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培养力量
培养工程硕士的单位从1997年的9个,到2004年已达到了180个;工程领域的布点,从最初1997年的193个,也已达到了1479个。最近几年,培养单位每年增加约20个,工程领域布点每年增加约300个。培养工作也从最初由以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承担,现在已扩展到包括综合大学、农林院校以及师范院校。
我们认为,一部分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1个学校1年招1000名左右的工程硕士生,并保持这样一个稳定的规模就可以了。
因为要有更多的力量去承担博士生教育和其他硕士生教育。因此,未来工程硕士教育规模的增长,要由更多的学校一起来承担。目前全国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共276所,已培养工程硕士的有180所。今后每年增加一些具备条件的学校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增加一批工程领域布点。培养的潜力还是有的。
总之,工程硕士领域发展情景如何呢,上面已经通过三个方面来诠释了,我们相信在工程硕士这个领域,将来会有一番很好的发展。你是第一批挖这桶的人嘛。 是的, 你将来是未来的获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