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自主品牌,职业经理人的自主情节和梦想
黄少华
尽管中国高铁的时速和营业里程都位居世界第一,激发国家自豪感的国产大飞机也已经正式亮相,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水平至今让国人感到汗颜。韩国《朝鲜日报》甚至评价说:“中国目前连一个叫得响的汽车品牌都没有,有可能生产大型客机吗?”
这么多年来,自主品牌汽车一直是众矢之的,更是愤青们随意批判的对象,虽然他们自己开的很有可能就是外国品牌的车。当然,他们还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不买你的车,谁让你自己不争气呢?”而更多的人,是“爱之深,责之切”。可以说,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而对于无数热爱汽车并从事汽车行业的热血男儿来说,自主品牌汽车更是心中难以言启的痛与梦——总有一天,我要让你刮目相看。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是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这个“技术派”的老总,很有点儿愤青的范儿。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尹在和媒体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我早上把整个展馆转了转,发现整个自主品牌的实力确实增强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感受?我希望你们能多宣传宣传自主品牌的进步,至于合资企业,就是发展再快,对中国汽车又有多大帮助呢?”
作为科班出身的汽车狂人,尹同跃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从一汽的小尹到现在奇瑞的老尹,时间一晃过了20多年,中国汽车产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老尹本人对汽车技术的痴迷和执着。
相比之下,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则更像一个战略投资家。其对汽车的理解很粗浅,却切中要害:“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李书福是汽车圈里的另类:敢闯、敢说、敢做。早在多年前,李书福就喊出口号:“要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正是这样的境界,成就了“吉沃案”。
然而,与这些自主品牌老总的敢说敢做相比,合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的处境则显得有些尴尬。首先,在其位,谋其职。即便心里怎么希望自主品牌能雄起,也不能表露出来,并且在制定企业战略上,必要时要与自主品牌针锋相对;其次,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为中国汽车的崛起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希望中国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
笔者与很多车企老总、工程师甚至一线技工聊过,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心愿。一位从广汽旗下合资公司调任广汽自主品牌的工程师告诉笔者,广汽自主品牌项目成立之初,很多人都报名参与那个项目。“在合资公司,自己就像一个螺丝钉,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所有技术都是外方的,他们把图纸拿过来,你们就照着做就行,根本不让有任何改动。像我们这些学技术的人,其实更希望能参与到整个项目的研发之中。广汽自主品牌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位工程师说出了中国汽车工程师甚至是千千万万汽车从业人员的心里话。“想用自己的能力来成就一个品牌的高度,而不是站在别人肩膀上去享受一个品牌的荣耀。”今年7月,董海洋离任北汽福田副总经理一职,并闪电出任北汽股份副总经理。他在微博里写道:“人生必须要选择适合自己性格和特长的道路,放手一搏,才会有意义。”
现年42岁的董海洋,是中国汽车业有名的营销人才。1991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设计制造专业毕业后,董就进入一汽工作。2003年11月起,董海洋任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6月,董海洋彻底离开一汽集团,并将福田汽车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二站。当时,董海洋表示,之所以选择福田汽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干自主,一个是做海外。“过去我是帮助外国人把车卖到中国的土地上,现在我想帮助中国人把车卖到外国的土地上。”
只是,福田并没有实现董海洋的自主梦。两年后,他再次选择离开。据悉,在新成立的北汽股份公司,董海洋的任务主要是负责自主品牌建设。
与董海洋一样,出走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的营销大腕付强或将加盟奇瑞,转战自主品牌。近日有媒体爆料称,付强在奇瑞的职务很可能是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早在两年多前,由奇瑞与美国量子公司合资兴建的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即宣告成立,欲推高端车型,但目前业务进展一般。付强曾历任一汽大众奥迪品牌销售副总经理、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副总监,堪称引领这两大汽车品牌进入中国的拓疆者。付强的营销能力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事实上,除了董海洋和付强外,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和多品牌战略的推进,很多汽车职业经理人纷纷选择转战自主品牌。特别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包括童志远、沈晖和许国祯等在内的外企高管都转会吉利。其中,原华泰汽车总裁童志远任中国沃尔沃轿车项目的首席运营官,童志远曾任北京奔驰高级执行副总裁、北汽控股副总工程师等职。沈晖加盟吉利前是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总裁,到吉利后负责欧洲事务。今年6月,吉利又添猛将。原福特汽车公司全球传播经理、福特中国副总裁许国祯也加入吉利团队,负责企业全球传播和品牌宣传工作。
至此,一个国际化的高管团队已基本组建完毕。这么多年来,吉利一直对各种人才敞开胸怀,李书福对各类人才更是达到求贤若渴的程度。从最初引入汽车界退休的知名老专家、老技术人员,到后来吸纳其他企业“跳槽”的高管和高薪诚邀“海归”加盟等,凡有能力、有专长、愿意来的人才,吉利都敞开大门欢迎。业内人士认为,无论从人的观念、意识,还是整个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如今的吉利都让人不能小觑。
李书福称:“为迎接吉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加强和优化公司管理结构,运用原有的优秀团队和新聘的人才组建一支国际化的队伍,确保我们未来的运营能够满足吉利在全球发展的需要,制造出色的产品,为消费者创造最高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吉利沃尔沃能否成功,已经不再是李书福本人或者吉利的事情。因为“吉沃案”寄托了太多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汽车人的期待与梦想。
早在1943年,马斯洛就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可以说,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正是汽车职业经理人转战自主品牌的最好注脚。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为搜狐汽车,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