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跪求学生”?谁让教育沦为服务行业?


 近日,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英语老师谭胜军在教室给学生下跪之事引发无数关注。老师称下跪向学生认错,是为了感动学生,并不是网络上所流传的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惹事学生则说,老师应该列入服务行业,学生就是上帝,是来享受服务的。(据122日《中国青年报》)

或许是因为中国人素有“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情节的缘故,亦或许这种尴尬的闹剧很容易让人们从中获得了一种莫名的灵感和刺激;于是,“下跪”就像具有了“传染性”一样而被纷纷效仿,甚至还成为了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尽管谭老师一再表示下跪的本意是为了唤醒学生,唤回师道尊严。但笔者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赞同他这一做法的。按照“师者为尊”的说法,他这一跪,不仅却乱掉了纲常伦理,跪失了师道尊严和教育的风骨。

俗话说,树不修剪不直,玉不凿不成器。 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先生在其著作《不跪着教书》中也曾发问:“一个跪着教书的教师,能培养出站着的学生吗?”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单纯的说教或一味地呵护未必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严格的要求、适当的惩戒还是有必要的。而当我们的教育走上了“跪求学生”的歧途时,我们的教育还有其价值和意义吗?其结果又当会如何呢?

“热爱学生”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素之一,“尊重学生”固然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喜人景象。然而我们在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学生自主”的同时,就是以牺牲师道尊严、教育本源为代价的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才不是呵护和纵容出来的,是砥砺和磨练出来的。孟母三迁之时跪求孩子同意了吗?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字的时候跪求孩子的理解了吗?鲁迅先生因为贪玩儿被先生用戒尺打手掌的时候,先生考虑到他当时的感受了吗?少林寺的武僧意志薄弱时会受到种种的惩罚,主持难道会因为尊重他们的人格而纵容他们了吗?——可以肯定地说,大凡成就伟业的大才,几乎无一不是历经坎坷、遭受种种磨难后的警醒与振奋所产生的效果。而对教育者来说,正是这种当时的“不尊重”,才造就了他们成年以后的“大人格”。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作为教育者,只要心中有爱,其表现形式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要有效果,只有有效果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爱的教育。如果教师总是一味地讨好和迁就学生,一样也能贻害学生终身。——面对当前浮躁、散漫、虚荣、意志力薄弱、贪图享乐、缺失爱心的学生群体,下跪固然能使舆论哗然,以至于获得一个一悲而喜的“功德圆满”,但我们的腰板和尊严哪里去了?我们的教育灵魂又到哪里去了呢?

没有惩罚和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和不负责任的教育,没有接受过惩罚的孩子也不会成长为能担当责任的社会人。所以,被学生骑在身下而后又泪流满面向学生下跪的谭胜军老师不值得同情的,其做法也是极其荒谬的。他不仅严重背离了教育的主流,也给教育蒙上了一片杂乱无序的阴影。因为他跪出了教师的奴性、跪失了教育的血性,同时也孕育了学生的傲慢,刺激了学生戏弄人生的快感!

大凡成就伟业的大才,几乎无一不是历经坎坷、遭受种种磨难后的警醒与振奋所产生的效果。从广为人知的“孟母三迁”到“精忠报国”的岳母刺字;从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到高僧剑客的练功房。又有几人没有尝过严格训教、戒尺敲打、体形惩罚的滋味儿呢?所以,针对当前教育者被“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学生自主”忽悠得不知所措的现象,我却要高声倡导“无爱”教育。

 我国在今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假如所有教师都像谭胜军老师这般自我作践、以跪为教的话,恐怕教师中国教育和教师也就彻底没得救治了!!!

(李吉明2010125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