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采购根源缘于监管缺位


年关将近,各地政府部门频陷“天价采购门”。一周以来,先有网友曝光苏州交巡警采购iPhone4手机做警务通,被指奢侈;随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法院被曝采购两台豪华电动按摩椅,又引来一阵质疑;黑龙江公安厅则采购一台价值4万多元的笔记本电脑。 (《新闻晨报》12月30日)
    这么多“天价采购门”一下子像趵突泉一样“突突”地冒出来,门门刺痛社会神经,门门都让我们觉得岂有此理,竟有此事。
    花的都是国家的钱,这些采购门的主角,只是挥一下大笔,签个大字而已,不用从自己口袋里往外掏钱,不会心疼。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纳税人交上来这些钱是为了让这些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是为了让国家这部大机器更好地运转下去,而不是为了让一部分人这样去挥霍和浪费。
    我们想不出要弄警务通,是不是非得用最时髦的iPhone4不可?我们想不出,即使是为老干部身体考虑,是不是一定就要豪华电动按摩椅才能办得到?我们也想不出,我们的公安机关到底是有什么业务,一定要用4万多元的笔记本才能匹配。
    公车采购可能还有一个标准,但是对于公车之外的一些物品的采购,我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配”。很多时候,单位机关采购多少价位的东西,全部是“人治”所决定。许多单位在采购物品的时候,并不需要通过严格意义上的审批,即使是采购一些价格不菲的大件,也并不是必须通过职工、或者是职工代表的讨论同意才能拨钱成行。大脚花钱的“采购门”这样的事情也早就存在,只是在今年年底几件事情集中凑到了一起,通过网友的曝光和媒体的报道,才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和思考。
    采购在许多单位都是一个“肥差”,也可能是习以为常,即使明知有猫腻,许多人都心照不宣。而且越是这样超乎寻常的天价采购,也越容易出问题。但是倘若我们的监管、审批机制跟不上,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即使名义上再阳光的政府采购,也容易留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