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眼中,您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士,您认为是什么因素让您走到今天?
我觉得首先是我自己非常喜欢这个行业,甚至热爱这个行业,所以能够把自己最大的热情与干劲激发出来做事。如果一个人工作中总是处于游离状态,就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进去,做出杰出的成绩。我最初的时候当过教师,在那时我就开始做证券投资,后来辞职了,全身心投入这个行业。
第二是我的社会阅历和知识面比较广,这时能够发现很多机会和客户群体,并能找到与对方的结合点。证券咨询属于服务行业,我们的人力与财力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明白客户在什么地方,哪些人会给我们创造利润,核心客户在哪里这些等关键因素。想要得到这些信息的话,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综合能力。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素质比较全面时,才能够去挑客户,否则只能等着客户挑你。
作为咨询公司,如果走高端路线,就要凭自己的品牌服务去挑选客户。如果不这样做,等着客户挑自己时,怎么服务对方都会挑刺。如果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有着别人不可代替的咨询能力时,利润也随之上升。因为很多公司只能找我们咨询。
我常常告诉员工,我们到了一定程度时,一定要学会挑选,用有限的物力财力服务自己的关键客户。
在您带领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成功经验吗?
公司的理念是第一因素。对一个人来说,公司理念能否吸引他,是让他发挥才干的重要原因。如果员工不认同公司的理念,那他与公司就是纯粹的物质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有所保留。我们公司的理念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能够为这个平台倾注我全部的心血。公司同时也要为员工提供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这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做好人际关系,对内让员工团结,和气生财,我常常告诉员工,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不管现在这个人有没有用,但是大家一个公司共事,要懂得珍惜。
对外不能急功近利,因为咨询公司是属于服务行业,不能看眼前利益与人交往。我们要依托公司的平台和经营理念来感染认同这种理念的客户,这就是我刚刚说的选择客户。不能对大客户说,“哎呀给我们点业务吧”。这是很低层次的。在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上层一些的人一两个亿没有问题,这意味着不愁没有客户。关键是是否企业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服务对象这种理念,然后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最终形成战略客户、核心客户,这时不仅自己有成就感,也让客户因为认识我们而高兴。
在传递理念的过程中,不能强求与急功近利,而是通过我们的技术和各种方式来协调沟通,让对方逐渐认可我们,通过我们认识公司的文化,这时会慢慢形成战略客户,这就是我们的方法。作为高级经理,我一年盯两三个大客户,都成功就挺不错。普通员工一年成功一个大客户,就可以了。通过他们再介绍别的客户进来,因为客户本身是互通的,客户之间介绍比我们自己介绍强十倍。引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长征是播种机,一定要攻克一个堡垒后让它去播种,去宣传。
第三点,专业知识。我在这里说的专业知识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行业知识,服务知识,礼仪知识,营销知识等。我提的口号是,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学习和培训,一方面要自我学习,一方面要参加职业和技能方面的培训。社交礼仪很重要,尤其在一些社交场合,这些礼仪非常关键。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综合的知识也很重要。比如我们与客户见面喝茶,不仅能谈专业方面,也能聊别的方面的东西,这样别人才有兴趣与你沟通,这就是交往的技巧。
在客户开发方面,很多人包括我都是这样做的:如果我想把哪一个群体作为目标客户的话,我可以寻找他们常常聚集的一个集合体,然后打进这个圈子。现在很多人在清华北大读MBA,EMBA等课程,有的人不是真的想花几十万学习,而是花钱去买关系网了。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是有关系好办事,特别是同学、同事的圈子等等。我去人大读研,班级里99%的同学都是做金融或银行证券保险的,一方面这里有同行,另一方面有很多客户。虽然我不一定直接发展多少客户,但我至少可以扩大我的视野和交际圈子,最后从中寻找目标客户。
第四是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三分钟热情。不能让客户觉得你今天热情,明天就不热情了。攻占一个阵地后,要巩固好这个阵地,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维护模式,然后才去攻克新的阵地。不能像狗熊掰玉米一样掰了一个丢一样。在开发新客户的同时,我们常常会检查已有的客户服务体系是否完善,不能千辛万苦开发过来之后让他们流失了,这样开发多少都没有用。
我觉得开发新客户如开矿一样,在没有充份的工具之前不要轻易开采,否则就会挖烂,以后就毁了。客户也是如此,在我们没有把握去开发时,如果我们强行把他挖过来,别人会感觉你很不专业,这样以后再开发时,难度就增加很多,因为已经形成了第一印象。与其如此不如慢慢做,让他慢慢认同我们,感觉时机成熟时再加大开发力度,这时才水到渠成。双方也都会有很好很愉快的合作。
在实际的客户服务中,要有一个谦卑的心,感恩的心和惜福的心。我们公司强调这三种心,这种心态让我们事半功倍。我们不能苛求客户应该如何,员工应该如何。如果强迫认为客户应该怎么样,最后只能让自己很痛苦。因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最后把自己的心态搞坏了。应该反过来看:他不一定是我的客户,但我一视同仁地为他服务,如何反应是他的选择。这样心态放平之后很舒服,到真的有业务做的时候,也会很惊喜和感谢,就算没有也没有失望。
您的雇主对您有哪些期望?
公司的最终期望是盈利,盈利是第一目标,没有盈利企业没有存在的必要。第二是希望我利用这个平台,建立一群战略客户群体,这也就形成了公司的战略客户服务群体。第三希望我在这个平台上能带领出一个好的团队,打好基础。这样即使某一天我不在这个公司工作,这些人依然能够发挥作用。后两点都是为第一点服务。
您在招聘中会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人?
这个我比较熟悉,因为全部的经营权在我这里,我可以自主招聘。我选人的标准是这样。首先,入门砖是必要的,因为应聘者从事这个行业,至少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所谓的综合素质不一定是学的这个专业,而是说经过大学教育后,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第二是综合素质,通过面试中的交流,我会问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由此来观察他看问题的角度。能力比学历重要。
第三我会查看他的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与别人很好共事。有的人性格比较乖僻,这个活动不参加,那个聚会不参加,他们容易被淘汰,因为不融入团队。
第四是性格方面的一些因素,是否有闯劲和干劲,实习期间是否热情地积极主动的待人接物,就是他的做人能力怎么样。有时专业知识差一点都可以,但是要会做人,做事先做人。
在实际面试中,我会观察很多细节方面的因素和礼仪。比如说有人出门是“砰”的一声关门出去,有的人倒退着轻轻把门带上出去。比如看应聘者眼神是否漫不经心。我也问他一个重要问题,看他应变能力如何,答错了都没关系,因为答对了也不一定录用,答错了也不一定不用,关键是要看他的应变能力,怎么样把尴尬的事情应变过去。这些都是大学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需要应聘者在平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您周围一定有很多成功的朋友,您认为让他们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有很多行业的成功人士,各人成功有所不同,只能说说共性。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 意志坚定,性格顽强,认定了一件事就全力以赴,不会轻易退缩。在有些人看来,他们可能个性太张扬了,用稍微贬义的词是比较强硬,但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第一要素。
第二, 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有非常专业和全面的知识,别人无法替代。我有几个做证券投资的朋友,有的人从几万做到十几个亿。他不是偶然抓住什么机会,而是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因为他有非常独到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他能看好,敢投资。这是别人无法拷贝的优势。
第三, 建立团队。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成功,都需要组成团队去做。在建立团队过程中,团队理念与精神的建立非常重要,它能让员工紧紧团结在领袖周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告诉他们为什么去做事。
在一些人成功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没有成功,您认为他们不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从我身边的人和事来看,我觉得以下几个性格方面因素多一些:首先是不刻苦不努力,有的人虽然很聪明,但是反被聪明误,一直说要做,但是一直没有做,结果真正去做的时候宝刀已老,错过了时机。我认为自己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很努力勤奋,不断地去做,所以经验越来越丰富。
有的人虽然是企业领袖,但疑心很重,导致上下不和,人心不齐,团队没有战斗力。有的领袖又比较优柔寡断,该拍板时不拍板,不能把握机会,导致战机的贻误。还有的领袖又武断,又不民主,所以有时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导致重大失误。这都是我身边一些失败的例子。
建立一支高效有力的团队,对于领袖的素质有何要求?您有何经验?
我觉得一个优秀团队的产生不完全依赖某个领袖。领袖起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引导作用,即带领团队走正确的方向。第二,作为团队的领袖必须高瞻远瞩,有足够的远见,这就是掌舵人的必备素质。第三,领袖需要持之以恒。第四是具有一些人格魅力,著名领袖毛泽东就有很大的个人魅力。有了这些之后,就有了成功的基本要素。无论进入哪个行业,只要按照行业的套路去做,一般都会成功。
一个团队建立的时候,应该有各样的人才,领袖应该懂得利用他们各自的优点。如果都是一个类型的人才,这个团队就完蛋。就算团队里的人性格各异也没有关系,领袖去协调好就可以。有的人技术比较好,有的人外交能力比较强,有的人沉默寡言,但是忠于职守,这些都是各自的优势。另外,团队也需要有一定层次感,一方面在各条战线上要有得力的骨干,然后他们下面有一些基层的员工,形成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