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浑南长白去考察,每次经过中海国际社区,都听一个同事口中念叨ArtDeco风格,并对中海国际社区的建筑外里面唏嘘不止,令我好奇并好笑,什么是ArtDeco风格,令这位仁兄频繁念叨。
上网搜索下,发现金地·名京、保利康桥、中海国际社区、沈阳雅宾利花园、金地滨河国际|上城等项目都定位为ArtDeco建筑风格。那么什么是ArtDeco风格,它的缘起在那里,那的建筑是典型的ArtDeco风格呢,它为什么时下在沈阳会兴起呢?
从网上查阅了了解析ArtDeco建筑风格的文章并摘抄、整理、评述供大家研究。
一、ArtDeco起源于法国
ArtDeco建筑风格起源于1925年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当时的语义是“最豪华”。法国博览会临时展示馆的看似传统又具创新的建筑风格,结合了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让象征着资本主义摩天大楼成为现实。法国博览会向人们展示的ArtDeco建筑风格,在思想与形式上反对“新艺术”运动的矫饰,鲜明地反对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及单纯手工艺形态,主张机械之美的现代设计,以新的装饰替代旧的装饰,在造型与色彩上表现现代内容,显现时代特征。
1、兴盛于美国
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成为都市发展的主角。但是夸张失调的柱式、笨重繁复的线条,在高耸的建筑上显得矫揉造作。相反,ArtDeco适应变化,易于应用,其峻郎的形象,高耸的造型,一时成为美国最流行的建筑风格,遍及公寓、办公楼、车站、工厂、剧院、博物馆,甚至教堂、纪念碑、桥梁等几乎每一种类型的建筑。在纽约,摩天大楼视作财富象征和炫耀实力的手段,20世纪30年代纽约的摩天楼代表着ArtDeco的顶峰,使其成为世界ArtDeco艺术的中心。
2、发展于上海的ArtDeco建筑
上海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出现了建筑业的繁荣时期,上海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老建筑,绝大多数建造于该时期。而ArtDeco建筑占据了这一建筑高潮时期的主导地位。
上海最早的ArtDeco建筑可追溯到汇丰银行大楼的内饰,1925年诺曼底公寓更是ArtDeco的惊艳登场。上世纪30年代,上海刮起了一股ArtDeco风,从国际饭店、福州大楼、上海大厦,到国泰电影院、百乐门、美琪大戏院,以及衡山路附近的一些高级公寓,涉及多种功能的建筑形态,并成为继纽约之后ArtDeco风格建筑最多的城市。
这些建筑不同于其他的古典建筑风格,呈现出现代简洁的街屋面貌,构成上海“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一大要素。
3、今天的ArtDeco建筑
今天,ArtDeco以新的表现形态、新的科技手段,重新出现在上海的城市建设中。这一轮ArtDeco建筑风潮的热度甚至有超过上世纪30年代的趋势。上海ArtDeco建筑的最新代表是高科技派的金茂大厦,融合高科技与装饰风味于一体;最具特色的便是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内的中庭,一个从56层起共33层楼100多米的高镂空的中庭。
其外,外滩的光明大厦、浦东CBD的浦发大厦、新天地的翠湖天地二期等一大批有影响的优秀Artdeco建筑问世,使上海仅次于纽约,成为现存ArtDeco建筑总量第二位的城市,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ArtDeco建筑的“圣地”之一。
二、ArtDeco风格建筑的特点
1、外形庄重,挺拔峻朗的ArtDeco建筑
ArtDeco是高层建筑出现后的建筑风格,其特点在于通过外立面的纵向线条,强调建筑物的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体现出工业革命技术所带来的不断克服地心引力而达到新的高度,表达出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
ArtDeco建筑的经典手法,强调了建筑的高耸感,夸大并拔高了建筑形象。作为上海大都会的城市标志性建筑,过去上海的最高建筑国际饭店,仅为22层(加地下2层共24层),但其雄居上海半个世纪的建筑形象深入人心;浦东CBD的金茂大厦,也以其精致的建筑形象,成为新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2、 对称、几何型的经典建筑
对称美,是最朴素的传统美,也可称为经典美。
ArtDeco风格作为新艺术运动的延伸和发展,完成了从曲线向直线、趋于几何的转变。ArtDeco造型上的全新现代内容,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
从建筑立面到室内空间,ArtDeco的造型和装饰都趋于几何化的造型。常见的有阳光放射形、阶梯状折线形、V字形或倒V字形、金字塔形、扇形、圆形、弧形、拱形等等。这些形状反复出现,无论是摩天大楼还是低矮住宅,都可具有这些相似的基本造型要素。这些独特的建筑形式语言成为ArtDeco的重要特点。
考察上海现有的几乎所有的ArtDeco建筑,基本均为中心对称的建筑,其成为经典建筑有其传统美学的基础。既然属于经典美学,人们将易于接受,并乐于观赏。经典,可以穿越时空,得以永恒。
洛克菲勒中心
3、竖向线条、中心收分的高耸建筑
哥特式建筑向上升腾的动势,于神秘莫测中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这种特点被ArtDeco摩天大楼所继承。
哥特式建筑的特有形式是尖拱、肋骨拱、飞扶壁、束柱等。这些哥特元素具有非常强烈的高耸感,对ArtDeco建筑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启迪,成为ArtDeco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垂直线条的强调,竖向的窗带,竖向的装饰线条,阶梯状向上收缩的造型等,大大强化了建筑的高耸感。
竖向线条、阶梯状、主立面中心收分的造型,已然成为Art Deco的共同特征。ArtDeco在以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为代表的纽约众多摩天大楼的高度竞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ArtDeco建筑体量有多大,也无论ArtDeco建筑有多高,ArtDeco建筑的建筑线条都是竖向的,这明显地区别于新古典建筑的三段式。建筑的竖向线条可以强调现代建筑的高耸感,也有助于现代建筑向高空发展的形象要求。洛克菲勒中心出于视觉效果的阶梯状收分即是ArtDeco典型的代表作。
4、 外型单色系、细部丰富的庄严建筑
ArtDeco建筑的外立面,经常采用单色,或单色系的面砖或者石材,且非常重视整体的装饰性,并尝试各种新鲜元素的使用,追求建筑的整体性及独特个性。
作为经典建筑,其起源是外墙石材面,因此ArtDeco建筑色彩多采用单系列色彩(单色,或同色系色彩)。这些材料色彩,大多接近天然石材的色彩,如:黄灰色、米黄色、灰白色、驼灰色等等。
上海光明大厦
ArtDeco建筑的外墙材料以干挂石材为佳(浦发大厦、新世界大厦)。但随着建筑形象的需要及建造成本的控制,可以有玻璃幕墙(金茂大厦),也可以有真石漆(翠湖天地二期);可以有粗砂浆面+涂料(洛阳中央花园、中凯城市之光)、亚光铀面瓷砖(海上名门、帝景苑)等外墙材料,也可以用仿砖面砖等材料(国泰电影院、重庆公寓)。如上可见,ArtDeco建筑外墙材料取材之广,几乎遍及至今的所有建筑外墙材料。但其色彩,却一定是模仿天然与自然材料的色彩,而拒绝人工的高饱和度色彩。
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
由于强调了装饰艺术,ArtDeco建筑的建筑语言,建筑细部极为丰富,表现出一种高贵建筑的精致感。ArtDeco建筑做到了形象与装饰的统一,其既能远望,形象一致;又能近观,细节精致。
ArtDeco建筑并非完全为单系列色彩建筑,也有例外,淮海中路茂名路口的国泰电影院与重庆南路的重庆公寓,其深红砖色与灰白色(或米黄色)的搭配,与英式工业时代的建筑风格,即曼砌斯特等工业城市的建筑较为接近。
1、外形公建化
由于建筑外型公建化,ArtDeco适宜于城市的沿街建筑,如上海新旧各个时期的沿街办公、居住ArtDeco建筑,如徐家汇的帝景苑、瑞金路的中凯城市之光等。由于其建筑端庄且有细部,ArtDeco适宜于高档住宅(俗称“豪宅”),如上海新天地的翠湖天地二期,洛阳的中央花园等。
作为高成本在城市核心区拿地开发的企业,基于高利润的驱使和高容积率的限定,必然贴近ArtDeco建筑风格进而提升项目档次,获取最大利润。
2、功能的包容性强
功能的包容性强,ArtDeco适宜于城市综合体,如上海新天地周围的办公、住宅建筑,淮海中路的香港新世界大厦等。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ArtDeco建筑风格几乎适用于城市的各类高层建筑。也可以说ArtDeco建筑风格是一种包容性最强、应用最广的高层建筑风格。
3、符合住宅消费者的崇洋心理
无论是前期广泛的欧陆风格到中期的地中海风格、西班牙风格、英伦风格、到现在的artdeco建筑风格,中国住宅消费者对欧美的田园、都市生活的向往,爱屋及乌的本性令消费者更容易接收这样的建筑风格。开发企业对消费心理的把握也是其对推广的定位的依据,在营销推广中更是大力宣传。
4、全国性品牌开发企业的推动
沈阳作为二线城市往往落后与一线城市,全国性品牌开发企业将在其他一线城市的成功开发的产品,再拓展、克隆到二线城市。
5、ArtDeco建筑色彩符合北方城市的地域特征
在寒冷多风的北方,ArtDeco建筑色彩更符合内陆城市的区域特征。同样也符合高端消费者中年审美特征——中庸、保守、尊贵。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种不追求时尚、相对保守的审美观,在住宅开发的浪潮中不由自主跟着ArtDeco建筑风格的流行而时尚起来。
后记:
ArtDeco对普通住宅消费者来说仅仅是个名词,阿不阿代口无所谓,就是专业的建筑理论人士也不一定能阐述清楚。
只要是这个东西能让消费者视觉舒服、心理舒服就好,作为开发商的建筑人士能将这种风格真正的融入到地块和环境中,为城市带来一抹长时间的风景即好!
另外,任何风格能长久的原因是兼容并收、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地域汲取时代的文化和地域文化。相信不久ArtDeco风格在北方城市建筑中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