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扩权 “海岸中关村”提速


  绥中扩权 “海岸中关村”提速

  本报记者 刘长杰

   

  “这真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发展良机!”绥中滨海经济区综合办公室主任杨啸说,“今天辽宁把绥中作为扩权改革试点县的举动,很多人认为这不亚于当年中国在深圳搞特区。”

  建县108年的绥中,在2010年11月26日这一天,凭借其辽宁省首个“享受市级管理权限”的县区之势,迅速巩固了其“关外第一县”的知名度。而此前,尽管它拥有中国农业第一大县、中国运输第一大县、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所在地、亚洲最大的果树农场所在地、辽宁旅游十强县等一系列的称号和头衔,但却一直摆脱不了“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老形象。

  一切的改变,始于“绥中滨海经济区”的定位之变。

  滨海成绩单

  2008年2月,按照辽宁省“五点一线”和葫芦岛市“三点一线”沿海开发开放战略部署,绥中县在原“万家—高岭”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成立了绥中滨海经济区。

  滨海经济区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西端起点,系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具有承接两大经济圈双向辐射的先天优势。作为连接关内外的枢纽,与山海关零距离的滨海经济区交通便捷,京沈高速公路等6条公铁交通干线贯穿全境,动车组到北京、沈阳均不过2小时车程。经济区与山海关港区两个3.5万吨级通用码头也是零距离,且区内目前正在建设蒙东能源出海大通道——石河亿吨综合大港。正是基于独特的经济区位和高效便捷的交通这两大优势,经济区随之被省政府纳入“五点一线”重点支持区域,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2008年10月,陈政高省长把经济区建设方向定位为“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经济区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并因此成为绥中经济建设的中心。

  截至今年10月底,两年的时间,经济区1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实现“七通一平”,签约项目219家,总投资338亿元;开工建设73家,年底前51家企业可望投产;经济区全年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增长410%,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00万元。219个项目,让这里的开发建设率先走上了良性循环发展之路。而这些项目,在数量上相当于绥中60年来所上项目的总和,质量上则远远超出前60年的总和。

  经济区超出预料的发展速度,让辽宁省最终下定决心,将绥中作为全省县域扩权改革试点县,扩大其管理权限,令其放手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放权,彻底放权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葫芦岛市及省直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积极协调、加快推进绥中扩权强县改革,做到“及时放权、全面放权,确保扩权事项按期落实到位”。在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理顺工作职能、明确职责范围的同时,力争在12月10日前完成权力下放工作。

  尽管同处东南沿海经济带,但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是辽宁与东部发达省份最主要的差距。辽宁的县域经济表现为:总体规模小,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小,贡献率也较低;县域二、三产业发展迟缓,多数县农业比重偏高,农业经济仍占相当比重;经济密度小,反映在县域企业少、投资率低,缺少龙头工业项目,产业发育和集中度不高;企业家队伍小,创业氛围不浓,创新环境欠佳;品牌影响力小,既缺少品牌产品,又缺少名牌企业。这些,直接影响了我省的县域竞争力。

  而从浙江、福建、江苏等县域经济强省发展的历史经验看,这些省份都是通过赋予县级政府与地级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减少审批等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发展活力,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有鉴于此,省委秘书长周忠轩表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县域经济这个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努力实现发展的新突破。”

  实施“省直管县”后,绥中将享受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由葫芦岛市政府审批的事项,全部下放给绥中县;由省审批的事项,不需经过葫芦岛市,由绥中县直接报省;土地等经济分配指标,由省直接下达到绥中县;绥中县直接参加省里会议,省里下发的有关文件,直接发到绥中县。

  葫芦岛市市长孙兆林就此明确表态: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将全力做好放权、扩权的保障和服务工作,保证放权的彻底性,促进绥中县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

  “海岸中关村”提速

  绥中扩权后,将担负起辽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和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探索这两大任务。

  此次扩权强县主要包括财政体制改革、经济管理部门与省建立“直通车”、审批全部下放以及主要领导升格,这无疑力推绥中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篇章。

  “辽宁的发展格局由过去的14个地级市,变成了现在14+1的发展模式。绥中这个‘1’的优势,是其他县(市)所无法比拟的。”杨啸认为,这意味着,省直接管理让绥中密切了与省直各部门的沟通联系,与沈阳经济组团的交往更多了,承接的辐射更强了,绥中将由此真正成为连接关内外的枢纽。

  绥中扩权后,“财政穷县”的帽子也将随之摘去。专家预测,仅绥中电厂每年3亿以上的纳税额,就将为绥中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而随着县域财政状况的大幅改善,绥中县的旅游事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来自绥中的消息表明,到年底,预计全县完成新建蔬菜小区1020个,面积5.1万亩,新栽优新品种果树110万株,新建水果先导园60个,新建千亩苹果新品种示范基地3个;旅游重点工程项目正在积极落实,永安景区、三山景区等开发建设快速向前推进,附属配套设施正在抓紧完善。

  除了“试点”和“探索”这两大任务,绥中经济建设的中心点——滨海经济区“海岸中关村”的建设步伐,也将随“省直管县”的全面落实而全面提速。

  滨海经济区的加快建设,将在绥中形成一座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城。现在,石河大港、六股河公园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施工,合生创展天戴河项目建设正酣,盛邦基业山海同湾的海景公寓六成已经卖给了北京人,亚胜置业昆仑五星级酒店项目即将开工,香港佳兆业集团东戴河国际旅游新城项目已经启动;而在工业项目上,葫芦岛银河铝业、辽宁渤海造船、北京长力联合能源、绥中发电厂等项目的建成投产,让绥中一举摘掉“工业小县”的帽子。

  经济区已经签约的219个项目,超过90%都属于电子、光电、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科技产业领域。这意味着,随着产值超1000亿的数字化技术产业基地——“海岸中关村”的加速建设,随着人口超50万的“生态新城区”在滨海的建成,绥中也将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向“科技强县”转型。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扩权,将为“海岸中关村”加速成为国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提供充足的动力。

       ***注:此文发表于20101202时代商报第4版,电子版  http://www.sdshang.com/MMM/P_Show.asp?id=63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