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国休闲服装企业的集中地广东中山市举办了一个专业展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对国内休闲服装产业的冲击,求解生存之道成为业内专家热议的话题。
迷茫与困惑:感受“寒冬”
在专业高层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道出了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对发展前景的困惑和迷茫:“今年1-8月份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仅增加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10月初,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香港著名品牌uright(偌威)国际服装连锁店宣布破产,然而,2007年这家企业的销售额达到20个亿,在内地的销售门店有500多家。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的纺织服装需求量锐减,以出口为主的国内纺织企业直接受到冲击。可是,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服装工业的生产成本呈现刚性上涨态势。
“与去年同期相比,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成本增长了30%到35%,劳动力成本增加了25%至35%。”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说:“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新劳动法实施的政策成本的加大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许多服装企业表示根本看不到前景。”
中山沙溪镇从最初做“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到逐步带动民营服装加工企业的发展,并开始形成服装产业集聚。现在,沙溪拥有与制衣相关的纺织、漂染、机械配件等500多家上下游产品配套企业,形成了从织造、整染、面料到成衣、销售相配套的系列化生产。全镇纺织服装企业有1300多家,从业人员近五万人,年产销70多亿元。然而,据统计,2008年1月至9月经中山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的中山地区服装四万多批,数量达20多万件,与去年同期比,批次及数量分别下降1.55%及13.7%。
站在国内休闲服装产业桥头堡的“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沙溪尝到“全球金融寒冬”的凉意。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表示:“今年,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出口已经是负增长。”
品牌与整合:催生洗牌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认为,对服装加工企业来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形成一个时滞,真正的“寒冬”将会在2009年9月以后。
外贸需求收缩、生产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以及国内对产业调整的呼声,将国内服装企业推向发展的拐点。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表示,市场将出现新一轮优胜劣汰,服装行业面临全面洗牌。
“没有自己的品牌、销售渠道、对市场没有一定掌控能力的服装企业,都可能无奈地出局。”蒋衡杰说,“中国服装业期待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来源:http://www.029s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