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2010印象之五


北京中小学2010印象之五

 

    连续写了4年“北京校长印象”,今年我决定暂停写作“校长印象”改写“北京学校印象”。学校印象写起来很难,因本人不是教育专家,写起来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嫌;但好在我有记者身份,接触过一些学校,对所写作的学校有点儿印象——况且只是“印象”,不是定论,所以我勇敢地敲动了键盘。一家之言,说说而已。欠妥之处,敬请谅解。学校排名不分先后。——老廖

  

■北京80中

    80中是朝阳区的品牌校。这所学校给社会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应该是2000年前后,连续出了好几个北京市高考状元:施海夏,1998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权静,2000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陈鑫,2001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陆程远,2002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今天的80中在北京的地位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朝阳,它是官方力挺的最关键的、最主要的学校之一,决不允许它的质量下滑。80中实行为初高中分址办学,初中部位于白家庄,就是以前80中的老校园。高中部位于在望京科技产业开发区的中心地带,校舍很不错;尤其是10年前新校舍投入使用时,很多人惊叹“一所中学居然建得这样豪华”!但在今天,80中的校园在全市还真不算最气派的了。80中的师资力量较强,特级教师就有10多人。知名度高的校友有徐静蕾、韩乔生等。80中值得对外说的真不少,只是80中本身不太愿意宣传;或者说田树林校长无暇宣传。

    80中初中招生规矩,或者说招生时“胆儿很小”,真不以奥数论英雄。每年300多人,另招部分国际学生。300多人中,特长生是生源主体,特长生包括科技、美术、体育等5个门类。另有推优生,共建生;还有少量就近入学的学生。3年前初中部取消了实验班。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肖洪普正负责初中部的工作。学校校园加固工程尚在进行中。

 

■八一中学

    八一中学最大时有多大?向东要跨过几条街道,顶着今天的彩和坊小学。后来因为政府行为,这些地儿从八一划出来了。其实,今天苏州街上的白家大院等还都属于八一,是八一多年前租出去了。当然,今天的八一仍然是北京市校园面积较大的中学之一,占地近两百亩,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八一也是北京市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有7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多名,教职工300多人,拥有全市领先的国画、汽车维修等多个专业美术工作室和通用技术教室。

    八一根红苗正,1947年建校于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聂帅亲手创办的荣臻子弟学校发展而来。63多年来,八一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创造力和领袖素质的杰出公民”,习近平、俞正声、薄熙来等均是八一校友。

    八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有所长——开设了OM头脑风暴、航模、刺绣、无线电、天文观星、走近皇家园林等110多门校本选修课;建有管乐团、舞蹈队、机器人、DI头脑创新、模拟联合国、校园记者站、根与芽、武术等40余个学生社团;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五四表彰、老区寻根、绿色银行等已成为多年的课余生活的常态。

    按照规划,八一将建设生态校园文化,开发生态教育课程,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提出未来3年的努力方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让教师体验职业的幸福,让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个看似普通的目标很人文,很有内涵。

    八一的高考成绩怎样?今年119人在600分以上,理科录取率99.12%,最高分695分,理综最高分285分。文科录取率达到100%。这样的成绩比部分市重点校还要好。其实在海淀当名校校长还真没多少时间喘气儿,因为名校之间竞争太激烈了,稍有松懈便可能掉队。好在年富力强的沈军校长治学治校方面全才全能,他在以实力维护着八一的尊严。

 

■三帆中学

    “三帆”的名字怎么来的?它来自北师大二附中的校标“三色帆”,三色帆船远航,有点儿意境。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帆是纯初中校,是二附中的初中部。现有1700多名学生。学校占地20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米。它的中考成绩在西城、在全市一直处于领先水平,60%以上毕业生考入北京市重点(示范性)高中。它的中考成绩优异只是学校各项工作就位后的一个自然结果;对三帆来说,中考不是学校的一切。难能可贵的是,三帆几乎没有负面评价,它的初中校竞争对手一方面悄悄与它角力,一方面对它表示欣赏和尊重。与其他纯初中校相比,三帆的办学支持方更多元,北师大、二附中和区教委都对它垂青有加。北师大和二附中对三帆更多的是在学术和师资队伍上的支持,依托这两棵大树,三帆的教育教学在全国更加具备了高站位、高品位的优势。

    三帆建立了八大课程体系。它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涵盖面极广,“古文明探秘”“20世纪重大战争回顾”“遗传学”“动感单车Spinning”“日本文化浅谈”“食全食美”“读报看世界——英文报刊阅读”“生活中的经济学”等让人眼前一亮并为之振奋。初中生们的研究性课题涉及面包罗万象,如“北京地区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典型平面交叉路口红绿灯的设置”“44个汉字写法的社会反响分析”“城市夜间光污染研究”等结题报告,均显示了中学生参与生活、干预生活的能力。据说北京很多单位用人时还要看看这人上的哪所中学,看来确有道理。优秀中学培养的人真不一样。

    三帆现任校长为李永康。李校长10多年前先后担任二附中副校长,常务副校长。2008年12月任三帆校长。这个校长是一位值得期待的重要人物。

 

■北京25中

    25中历史厚重,原名为育英学校,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于1864年,是我国近代史上引进西方科学和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之一。1958年被评为北京市十所红旗学校之一。1992年被国家教委列入中国名校。经历了10年的体制改革校试点,25中已经变成一所纯公立校。人们期待25中华丽转身后,大踏步走进(或是再次走进)东城品牌校的序列。新东城区和新东城人民需要25中这样的老牌校再次成为新的品牌校。我们相信邓少军校长的实力。

    25中秉承“致知力行”的校训,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为办学理念,强调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学校开足开齐了各类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开设舞蹈、茶艺、武术等校本课。学校定期举办法制安全课,开设心理课,坚持每年一次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组织多种课外小组,为学生提供锻炼展示的空间。

25中普及了篮球运动,篮球运动也具有较高水平,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多次在市区比赛获得优异成绩,为国家及北京专业队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2010年,25中又被确定为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

    25中获得了北京市教委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学校具有招聘外籍教师、招收外籍学生的资格。学校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到英国、加拿大学习交流。学校创办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25中查尔斯·贝斯特英文高中,创办“双学历、双文凭、双通道”的高中班,为学生打造进入世界名校的“绿色通道”。中加英文高中通过举办创业课、模拟联合国大会、“温暖太阳村”救助“法律孤儿”等课程与教育活动,使学生有责任感,有爱心,截至今年已有三届毕业生,学生100%被加拿大、美国等高校录取,75%的学生直接升入欧美优质大学,25%的学生获得加拿大UBC、SFU等大学奖学金。

    25有寄宿条件,学校在寄宿管理中实施“断奶”教育。

 

■矿院附中

    最近,矿院附中原教学副校长傲雪丹女士成了学校的新任校长。前校长杜荣贞现任海淀督导室副主任。

    矿院附中近几年发展势头很好,它的中高考成绩连连攀升,是海淀普通校大步向名校迈进的杰出代表。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让曾经与它在同一层次的学校有了“被甩下”的感觉,也让曾经遥遥领先它的多所学校感受到了竞争压力。在海淀区80多所中学,矿院附去年的中考排在29名,高考排在32名,与前些年相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矿院附中是海淀区首批确定开展中英学校发展计划的五所中学之一,是海淀区首批确定开展课堂观察项目的四所学校之一。它是海淀区校本培训特色学校,在高中新课改中起引领示范作用。

    在矿院附中,学生不会将成绩差视为巨大的负担,学校推行分层考试,除区统考外,试卷分为“A、B”卷,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后,学生如对自己的成绩感到不满意,可申请重考。学校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遵循的原则是通过采取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最终使各层次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更自信。学校推行“五诚信”教育,内涵是诚信自律、诚信品德、诚信学习、诚信集体、诚信生活。在开展诚信考试活动中,学校提出“认真复习,诚信自我”的口号,同学们纷纷在诚信海报上签名表达了考试不作弊的决心,多年来,矿院附中考试期间无人作弊。

 

■望京实验学校

    望京实验学校是望京地区和朝阳区的优质校,拥有本部及宝星园分校两处校址,总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有教职工120余名,40个教学班,学生一千余人。

    这所学校有两个主要特别之处,其一,它是公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行“师资共用、共同分享”教学体制,保证小学和初中的顺利衔接;其二,它是一所国际化的品牌校,有来自韩国、加拿大、美国等15个国家的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200余名,国际学生占学生总量的五分之一。

    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不错,连续多年位居全区前列,中考人均总分逐年提升,市区示范高中上线率稳步提升。毕业生每年考入市、区重点的多达每年50%,考上四中、80中、171中学等名校的学生比比皆是。2010年,朝阳区中考状元就出自于这所学校。学校还被评为朝阳区中考工作优秀学校。

    校长董树莉致力于通过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让学生享受教育,通过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来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来促进学校品牌形成。学校注重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芯动力”,很抓“课堂高效”,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开设了“礼仪风采”校本课程,分段式为学生在校的9年制定养成计划。

 

■育英学校

    育英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现代化学校。这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其前身来自延安,1948年11月建立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好好学习”就是毛主席1952年“六一儿童节”为该校题的词。育英学校的中学部是海淀区首批“高中示范校”;小学部是海淀区最有影响的小学之一,是海淀区首批“素质教育优质校”。育校的中考成绩一直居海淀区同类学校前列。高考成绩更是逐年攀升,本科升学率达90%以上,2010年文科达100%,实验班重本率达100%,每年都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名牌大学。学校现有119个教学班, 4400多名学生。育校今年初有了新校长——严华女士。马君义老校长到龄卸任。

    育英学校南面是育英中学,许多人分不清两校的差别。其实两校以前就是一所学校。普通读者可以这样区分:育英学校简称“育校”,有小学教育;育英中学简称“育中”,没有小学教育。

    育英学校始终秉承老校长韩作黎先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思想。作为在西柏坡建立的一所红色学校,学校以“西柏坡精神班”为核心,引领学生将红色精神传承发扬。学校与台湾忠信学校缔结为友好交流校,建成了“台湾知识教育基地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图书节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的金帆管乐团、游泳队多次代表中国中学生赴美、加、奥、韩、日、法、德等国演出或比赛,屡获佳绩。

     “绿色”,是育校不断追求的新目标之一。今年,学校建立了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中水利用、太阳能供热等系统,学生们用上了环保再生本,尽一切力量减碳植绿。不懈的努力使学校获得了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和汇丰银行授予的“国际生态学校”绿旗,成为北方地区首批、全市首个国际生态学校。



■安慧里中心小学

    前几天,这所学校建成了中国首家小学性健康教育基地,今后,基地将对孩子们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基地成立当天,李银河、方刚等性教育专家来到这里,与师生就性健康教育做了交流。学校性教育基地墙上挂满了宣传图片。孩子们对这些宣传图片很有兴趣。老实说,这项工作不仅对孩子有意义,对已为人父母者也有意义。在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在孩子们青春期大幅度提前的今天,中小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据说安慧里中心小学的性健康教育基地可以接受外校的孩子参观学习。带孩子去那里学习一下,我认为真有必要。性教育是个敏感话题,孟夏校长率先吃这个螃蟹,足见有魄力,敢担当。

    安慧里中心小学的音乐艺术教育享誉北京和全国,它的民乐是京城小学领域的一张名片。今年六一,这所学校在人民大会堂做了汇报演出。这也是人民大会堂首次接待的一场专门演奏儿童题材原创作品的音乐会,是学校16年来“以美立校”艺术教育理念的展示和成果的汇报。说“原创”,是因为孩子们演出的8个民乐曲子全由安慧里中心小学师生或该校聘请的民乐专家创作。如果你闭上眼欣赏这场演出,你也许真想不到这些天籁之音竟然出自于8岁到12岁的孩子之手。

    校长孟夏谦虚地称自己的学校还不是名校,只是在超名校迈进。其实,有这么一个高水平的民乐团的学校足可以称得上是名校了。学校900多名孩子,四分之一的孩子都是乐团成员,可见艺术教育的普及率够高。通常,学科教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于德育;德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求助于心理学;心理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以尝试求助于艺术教育。看来,艺术教育是教育的新高度——你见过艺术修养高但品行恶劣而且成绩一无是处的孩子群体吗?如果北京重新评定市重点、区重点校(当然不可能),安慧里中心小学应该榜上有名。(待续)

□老廖:关于教育的一孔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