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对于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有很多种描述。这些描述在“一定时候”都有道理。对于改革的认识要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改革自身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而发展。并且改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这三点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的。常常固执于对改革的原来解释或最初的理解。
任何事物的发展达到一定的复杂程度时,同样当改革发展到一定复杂性时,对于它的认识就应该改换从统筹的角度出发。统筹方法论就是针对复杂问题的科学方法。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改革也越来越复杂。也就要求用统筹方法论去认识它。
运用统筹方法论可以看到在当前及今后,中国的改革包括提高效率改革、促进公平改革、保障安全改革等等三类改革的统一。
对于中国的改革不能够仅仅从划分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的角度认识或解释。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还可以实行单一的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单一的经济模式,不符合现代经济规律,会破坏经济的发展。固执于市场经济模式的改革,不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
对于中国的改革不能够仅仅把促进生产力发展作标准、或提升综合国力作标准。现在世界上很少国家不重视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单一的把GDP作为标准来评价改革及其成果,不重视社会公平,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
对于中国的改革不能够仅仅从人们收入的水平或生活水平去评价。任何国家都要求会要求改革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单一的将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升以及提升的幅度,作为评价改革的标准是十分危险的。
提高效率的改革和促进公平的改革和保障安全的改革,是统一的整体。三者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较为重视提高效率的改革和促进公平的改革,却不重视保障安全的改革。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在改革中越来越突出。我们的房地产调控长期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企业难以创新,价格难以稳定,社会难以讲诚信,这都不是主观方面问题,而直接反映了经济安全问题突出。所谓的流动性过剩,仅仅是借口和托词。美国实行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首先要有大量出售美元的对象和渠道,并有可以用来交换的物质产品。除了中国以外,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成为美国抛售美元的对象国家。中国必然成为流动性最严重的国家。
在加入世贸以后,保障安全的改革是中国的各种改革中第一位的改革。没有哪个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会放弃或不重视保障安全的改革。在经济全球化中没有保障安全的改革,就没有提高效率的改革和促进公平的改革。不讲保障安全的改革,中国的任何改革对于中国人来讲都没有意义,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那些大讲特讲市场经济改革、只讲提高效率改革的人是不愿意中国实行保障安全的改革。
统筹方法论针对复杂的改革研究各种变化的趋势和可能。不是主观的、固执的用三十年前的标准认识改革。
关于改革的统筹思考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