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圣诞礼物
中国人不相信上帝,所以大多不过圣诞节。但是央行的领导们多出洋深造过,所以,知道圣诞节是要送圣诞礼物。于是在圣诞夜,央行给全国人都送了一个圣诞大礼——加息。
昨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自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央行的这次加息很符合小川行长的“出其不意”的秉性。12月11日,统计局公布11月份的统计数据,CPI超过5%大关,央行没有加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出稳健货币政策后,时逢计息结算日的12月21日,央行也没有加息。把加息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全国人民,这的确让人们都大跌眼镜。
对于央行的这次加息,业界的反应并没有集中在该不该加,加的少不少上,而多是在分析央行为什么这时候要加息。如果说加息为了控制通胀,那么央行在11日统计数据出来的时候就应该加。从媒体报道来看,这半个月来除了油价涨了以外农产品并没有上涨,除非央行也认为汽油价格的上涨将推升物价上涨,如此看来提油价就是不合时宜的了,毕竟一边涨油价,一边加息并不是一种和谐的声音。
有人说:此时加息比在年后加息有好处:“利率政策的通行特点就是一般时滞较长,考虑到明年通胀形势严峻,与明年初加息相比,年内加息的政策时滞会大大缩短,能够在2011年元旦后迅速起效。”今天加息,在一个星期后的元旦后就能“迅速起效”,如此“迅速”的效果,这大概不是在说利率政策,而是在讨论伟哥的作用。难道我国的经济学家都是这样忽悠人的?
加息将加剧热钱涌入,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圣诞到元旦期间是西方人的假日,人民币加息不会引起热钱的立刻反应,但并不意味着元旦过后不会反应出来。想让度假来掩盖人民币加息的事实,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这个有点掩耳盗铃的意味。
其实央行匆忙地在2011年到来之前就加息,就是来送圣诞礼包的。不过这个礼包不是送给全国人民的,而是送给各个银行的。
总所周知,长期信贷,比如个人的房贷,不论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都是按照“次年调整”的原则。“次年调整”的意义是:不论加息还是降息,每年的1月1日起,都是按上一年末12月31日的新利率执行。因此,这次提高的利率,将会在2011年1月1日起全部执行新利率,也就是说,住房贷款的老客户们都将累计接受2次加息的影响。而如果这次加息延至11年1月1日以后,银行将不会享受到这次加息带来的收益。
可见,加息的这个大礼包,是央行送给各个银行的,而不是送给全国人民的。对于已经背上沉重负担的房奴们来说,这不是礼包,而是一个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