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论坛(2010)”在中国人民大学逸 夫会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以“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战略选择”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 讨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中 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林岗教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一鸣研究员;中国人民大 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泰岩教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晓河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 济研究院科研部主任、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刘树杰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 所长宋立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所长毕吉耀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培训部副主任王青云研究员;北京中燃华融投资公司首席经济分 析师、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王承瑞教授等知名经济学家,在深入剖析“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内涵和国际典型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如何迈过“中等 收入陷阱”进行深层次理论探讨,就中国经济社会进行结构性战略调整的基本方向、主要内容、阶段性目标及政策举措等方面积极献策。
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35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中国正试图通过加快转变经济方式,再创造20—30年的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和现代,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
可 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世界上很多国家经过努力都先后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最终却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 的台湾地区、香港进入高收入之列。其他大多数国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还一直在中等收入水平徘徊,迟迟不能进入发达国家,而最终陷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中等收入陷阱”。
可见,这意味着:中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不具有必然性。
2004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国发展前景的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第二种,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所以,中国如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就成为当今中国亟待解决的重 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与 会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兼有发展中大国、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三重特征的国家,具有更多延续高速增长、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空间与条件。为 此,需要加速推动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基础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特别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需求结构的调整优化。
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第三,城乡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四,要素供给结构的调整。
第五,收入分配借故偶的改革调整。
第六,制度创新与改革深化。
参加“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论坛(2010)--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