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失败的原因在于调控本身
文/马跃成
中国楼市的问题就不说了,房价上涨的危害大家也已经清楚了。开发商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总是鼓吹说房价还要涨,还要涨20年,永远涨下去。也被这几年的实践所证实,这也成了一些人失去理性的根据。
中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可谓不深刻,这从这几年年年都要出台调控措施可见一斑。国四条、国六条、国八条、国十条、国十一条等等真不少。温总理也抱怨过,这么多的国几条,可就是不能把房价降下来。
确实,楼市调控失败的原因,可能正是这些条条出台的太多了。这些条前后出台,其实起到了一个互相抵消的作用,谁还能记住当初国六条的内容?即使记住了,现在有些东西也与现在的政策不一致了。
应该说,这些调控政策都是针对楼市问题的有的放矢,但是楼市对调控的反应有个比较长的过程,而我们的调控总是着急,这个政策还没有贯彻下去,别的政策又下来了。搞来搞去,这些政策都成了纸上谈兵。
而地方政府更是抓住了政策多变的规律,又总是以静制动,根本不着急贯彻政策的执行,而是抱着等等看的心理,最后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过去我们雷厉风行、立竿见影的作风再也找不到了。
现在每次政策下来,我们看到的都是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解读,解读来解读去,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解读的声音。甚至一个政策能解读出要涨和要跌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而我们多听不到地方官员对政策的表态,更看不到过去那种兴师动众的动员、宣讲大会了。
政策多变确实不好,更重要的危害让人们对调控失去了信心,这也是导致很多人总是预期房价再涨的原因,只要有开发商喊涨就有不少人跟着喊。其实人们知道,开发商不可能叫跌呀,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吗?但是由于政府的调控总是无力扭转形势的方向,人们对领导人的言论也开始没有那么强烈的依赖了。
以前的9070政策为什么不执行了?限购政策效果如何谁知道怎么样了?闲置土地收回了几块?让省政府对楼市调控负总责,有哪个省长被问责了?
楼市调控只要坚持去就行,不在政策有多少条。这些条条都是好条条。
2011年肯定还会出台新政,比如房产税,既然决定了,就要坚决贯彻下去。但是不要再陷入调来调去的怪圈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最近,国内各地的地王又频繁出现,面对不少地方房价又开始上涨,中央政府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房地产调控压力和调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