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奇迹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片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的经济制度》文章的讨论,作者署名韦森,基本上对张五常教授的观点:“县级政府间的竞争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持有部分反对意见。

张教授的观点是从县域经济的税收体制来解释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中国独特的租税合约分成制,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激励,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发展经济积极性。从张教授的解释来看,他认为正是税收的不同体制促使县域经济得到激励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活跃起来,形成万马奔腾,国运昌盛的现实。

对于这个观点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作者韦森认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仍然是80年代初实施的城市改革及后来的邓小平南巡讲话等。这个观点当然是大家公认的了,而且最主要的还是中央提出改革开放那些大政方针等。以上这些似乎更像是是宏观调控层面,也就是大政方针。例如: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开发区等的设立都属于国家政策的成果,也就是说:城市的快速发展是政策催生的结果。

对于张教授的观点,我认为有这样一种分析:从上面来看,大政方针和城市化改革是大家公认的经济腾飞奇迹的直接推动力。如果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张教授的观点是对的。

    1、相对宏观管理来讲,经济管理属于微观层面的东西,那从中央到县级,那县级经济肯定属于微观层面的了;

2、从政府管理层面来看:市级政府领导更像是“管理者”或者“领导者”,而县级政府管理者更现实今天说的CEO,从这个管理和被管理的角度分析,张教授的观点也是对的;

3、中国有两千多个县,前不久也有学者提出撤销市级,采用省管县的行政体制。这种观点的提出,对县域经济的间接肯定和能量释放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印证了张教授的观点;

4、深圳正是从一个县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城市。这是否也说明了张教授的观点?

如果把中央的大政方针看成是上层建筑,那县域经济的积极拓展就是经济基础。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归结为某一项理论,讨论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