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氟材料:是指含有氟元素的碳氢化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新型材料,具有卓越的耐化学性和热稳定性,广泛用于国防军工、电子电器、机械、化工、纺织等各个领域。从性能和用途来分,有机氟材料主要包括氟氯烃及其代用品、含氟聚合物及其加工产品、含氟精细化学品。氟化工也因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特性,被誉为“黄金产业”。
下面简述一下影响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氟化工产品的强劲需求
全球氟化工产业稳步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氟化工产品作为性能独特的新材料对汽车、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生命工程等传统及尖端产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预测今后l0 年,氟化工产品的全球平均需求增长率将保持在3%以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医药、电子信息、建筑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为氟化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氟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率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萤石储量带来的资源优势
萤石(CaF2)是氟化工行业唯一且不可再生的氟原料,拥有丰富的萤石资源是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势所在。我国已经探明的保有萤石储量及伴生型的萤石储量总计超过2.6 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3 以上。从1999 年起,国家将萤石作为战略资源进行保护,国家对萤石的保护使得国外氟化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结构
我国氟化工行业经过40 多年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的迅速增长,不仅具备了人才、初级氟化工技术、市场等优势,也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具备了比较齐备的原料萤石的探测开采技术,初级氟化制品如氟化氢等的制备技术,以及有机含氟化学品的生产及其在医药、农药和液晶材料上的应用等技术,一些高附加值品种、高端领域的氟精细化工产品如含氟液晶化学品与液晶材料等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也获得了突破。
(4)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和行业协会的自律合作
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2005 年12 月7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在鼓励发展的化工行业中,氟化工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优化发展基础化工原料,积极发展精细化工”。2005 年,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主办的萤石资源利用保护暨无机氟化物与含氟精细化学品“十一五”规划研讨会建议,国家应加大对氟化工业的总体研发和投入,倡导加强行业内和行业间的联系与合作,调控新增氟化氢等初级产品生产项目。会议还建议,“十一五”期间,无机氟化物与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年均增长率力争保持在15%以上,功能性无机氟材料与有机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值占氟化工产品总产值的比例,应由目前的20%增加到40%以上。
(5)国内有机氟精细化学品发展空间巨大
2005 年全球氟精细化学品产值占氟化工行业总产值的70%,而国内含氟精细化学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还不到20%,远低于国际水平,因此,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的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不利因素
(1)低水平重复建设与竞争
由于氟化工行业的高端产品受到技术的制约,国内大多数氟化工企业的竞争集中在低端产品领域,竞争手段主要是扩大规模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同时,一些萤石或硫酸的生产企业也准备或正在进入氟化工产业,这些企业缺乏氟化工领域的技术与相应管理经验,能够进入的也多是氟化工产品的低端。因而,低水平重复建设仍然是国内氟化工行业的主要竞争特点,我国氟化工行业的集中度和整体抗风险能力仍然较低。
(2)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
我国的氟化工行业起步较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氟精细化学品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这些因素制约了氟化工的后续发展,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氟化工纵深发展的瓶颈。
(3)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
由于初级、通用、基础氟化工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发达国家在近五年内逐渐关闭当地相应化工产品装置或限产、减产,转而从发展中国家采购或就地建设、生产,给国内氟化工企业通过合作和技术引进提供了提高技术水平的契机,推动了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竞争,国际氟化工企业从对中国萤石资源的竞争转向对深度氟产品的竞争。这对我国氟化工企业吸收和转化引进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受环保政策压力和技术进步推动的影响,近几年国外氟化工行业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应用。目前,国际氟化工产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基本氟碳化合物向更加环保的新一代ODS(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发展;氟聚合物广泛应用,具有高透光率、低折光性和超细粉末等特殊性能的氟树脂得到了积极开发;
超净高纯氟化学试剂需求旺盛,半导体和IT 工业为无机氟化物和氟化物特种气体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多种氟化技术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定向氟化技术备受关注,电化学氟化、调聚、齐聚、催化合成、复配等技术开发方兴未艾;
随着氟材料的广泛应用,各国竞相发展含氟材料、含氟医药、含氟农药。为了降低成本,国际上各大公司纷纷直接向中国等亚洲国家采购含氟化学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氟精细化学品研究异常活跃,发展方兴未艾,目前已经开发出百余种氟有机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尤其是氟中间体发展迅速,生产能力快速增加。
我国目前开发的氟有机中间体根据起始原料或化学结构大致分为四大系列,即苯系列化合物、甲苯系列化合物、脂肪族氟化物、杂环化合物。其中苯系列化合物中又分为氟苯类、多氟苯类、氟苯醚类等。氟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医药、农药和电子化学品等,中间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下游氟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如目前我国已经能够大量生产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我国氟精细化学品未来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十一五”期间,氟电子化学品、氟涂料、氟药物、氟农药、氟表面活性剂、氟处理剂、氟添加剂的关键性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
(5)我国氟化工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特征
总体而言,氮肥、磷肥、氯碱、纯碱等典型的基础化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基础化工行业本身固有的资本密集、退出成本较高等资本特征,形成了该行业具有周期性的决定性因素。该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供应、产品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能力等因素影响。
而氟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不断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符合现阶段中国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产品应用范围多样,产品附加值高,该行业的典型特征是: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产品的价值提高很快,且上游的产品都可能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因此,氟精细化工行业不具有明显的行业周期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受到资源和技术的影响,全球氟化工产业链的高端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中低端分布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氟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以及我国对萤石资源出口的政策限制,国际氟化工行业有向我国转移的趋势。由于贴近原料主产地,我国的氟化工企业尤其是氟有机化学品的研发和生产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区,氟医药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