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这次危机使美国和欧洲受到极大的冲击,经济一下倒退几十年。日本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29年到32年,全球都处在一片凄风苦雨中。而日本则采取了四种办法应对这次危机,一是日元贬值,二是工资指数下降,三是低利率,四是扩大军事开支和军火产业规模。同时日本出于经济和领土的需要,悍然入侵了中国东三省,从漫画上看,当时日本国民情绪很亢奋,全民动员,男女老幼全民参战.
高度军国主义化的日本一手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大大刺激起领土野心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充。当时日本军事订货金额达70亿日元,三菱、川崎、浦贺船渠、日产、日氮等十大民营军需企业利润平均增长48%。日本称其为“军需景气”。军事支出在1931—1936年达35%至47%,而土木工程和公用事业支出则仅占8%—15%。虽然军事工业也能刺激生产,但其产品只能消耗于战争,既不能还原为资本、转入社会再生产,也不能提高国民购买力、保存或发展资源。日本开始发动战争,掠夺他国财力、人力和资源。选择这一条路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日本一场全面的战争。
无奈战争终被正义所战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国民从无线电中收听到天皇裕仁向世界宣布日本投降,并把士兵召回本国,日本全国哭泣一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结束.这幅照片记实记录了当时日本全国国民痛苦的场景.
战争终归与经济联系在一起,想恢复经济,战争难道真是唯一出路吗?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上,民间往来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留下数不尽的佳话,即便双边关系处于艰难的阶段,民间交往也从来没有中断过。新中国建立后,中日双方长时间、多方面、多渠道的民间交往发挥了“以民促官”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力量,堪称人民外交的典范。
发展中日民间交往,需要正视现实问题,从战略高度应对两国关系中面临的种种矛盾和挑战。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双方国民要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形成情感的积极互动。确保民间交往成为两国长期和平友好。
(本版照片均摄自日本新泻)
我的相关文章: 北韩的导弹和日本的黑蛋
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是如何杀人的?
实地拍摄朝鲜发导弹,美航母在干啥…
朝鲜炮轰韩国,日本在忙什么?
第一次在日本被警察查包和盘问
我在日本偶遇美国逃兵詹金斯
日本江户年代的佐渡岛村公所
资源贫乏的日本竟然有金矿
佐渡岛-传说中日本电影外景地
日本20年后将没有人种地当农民
走在日本"地狱之门"
日本80后年青人身背中国文革书包
森林大国的日本为什么不砍树
日本美女参政何其多?
日本首相更迭和民众有关系吗?
日本媒体是如何看待强盛中国软肋的
周末东京:老妈反战,女儿反叛.
在日本遇到右翼分子很麻烦
实拍日本右翼分子如何骚扰我的
日本政务是如何透明的?
日本人胜利手势为什么和中国人不一…
在日本发现300年前的原始村落
汽车大国的日本为什么国民不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