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栋
“避孕套”改名叫“安全套”,相当科学。因为,男同性行为使用不存在避孕,而纯属为了防止艾滋病传播。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在29日上午朝会时间,成都49中在全校师生中发放宣传资料,并向部分学生发放安全套,让他们带给父母,宣传防艾知识。还有的学校安排女生上台演示安全套使用方法。(11月30日华西都市报)
这种子女给家长送安全套,被新闻说成:儿女送礼“有一套”,好多家长“吓一跳”。其实,接近成年人的初、高中生,防范艾滋病主要还是以知识性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为主,让他们远离艾滋病传播渠道。猎奇心极强的中学生,让他们去摆弄和研究安全套使用方法,光套在手指上是不会终止的。男同学完全有可能找女同学亲自去试验,说不准儿会诱发和“教唆”出混乱的性行为。
有人为此辩解,说什么“使用安全套是文明的安全措施,不要见到了就浮想联翩。”错,在合法性行为之间,它是文明的安全措施;在非法性行为之间,它是助长淫乱的安全措施,不能与文明划等号。见了安全套,条件反射使人不想性行为想什么?
世界艾滋病日,只单一的防艾说性行为用安全套,有失偏颇。如果,把艾滋病比作强电“高压线”,是一味地鼓励人们带上绝缘器具往上冲?还是教育人们远离高压线保护人身安全?教育人们洁身自好,严肃性行为才是防艾根本。社会上绝大多数老年人群,他们从未使用过安全套,也没有感染上艾滋病毒。倒是年轻的人群作怪的多,玩了异性玩同性,追求感官刺激和新奇,感染上致人性命的艾滋病。
笔者还觉得,世界艾滋病日可以强化珍爱生命的教育。依法规范自己的性行为,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也是珍爱他人的生命。一个人来到世间不容易,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好,更要活出价值,作为人生的崇高追求。有了崇高追求,就会自觉远离艾滋病,这才是响应世界艾滋病日的最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