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生:亲子沟通的需求与教育意识
----医学心理学博士的“良道”
作为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妈妈们,你最常跟孩子说的三句话是什么?你是否觉得孩子和你非常疏远?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一大堆缺点,而优点寥寥无几?你有没有觉得孩子不听话,说过多少遍都没有效果?你是不是感到自己对孩子束手无策,或者经常对他(她)大发脾气?
对于孩子的需求,作为家长又了解多少呢?我们只会把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要求强加在他们的身上。可是,作为家长,你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到底喜不喜欢,到底会不会接受这些?或许,现在的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我们想把我们曾经没有学到过的,体会过的都加在孩子的身上,让他们去替我们完成。这样做真的是正确的吗?我们这样做孩子们会怎样去想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来自河北农村的,性格比较内向,生活完全控制在父母手里(她家是君主制度)。也许是因为性格的缘故,她显得很沉默,不爱说话,所有的悲伤与快乐都是一个人独自承受。对于父母的责骂还是夸奖她都自己承受,对于其他的长辈都不喜欢她,她就更加的内向了。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父母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对待这个事件,资深心理专家张大生医学博士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习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而父母良好的教育意识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行为和品德的形成。教育意识包括5个方面:尊重意识、信任意识、锻炼意识、适应意识和发展意识。1.尊重意识。 孩子一出生,就成为独立的个体,无论年龄大小,他首先是一个人。家长应该培养他的独立性,设法帮助他成功。例如,一个两岁的孩子推着童车走路,父母不要阻止他,要微笑地看着他给予鼓励,让他走得更快、更远、更稳。认可孩子想独立行动的意识并给予鼓励,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2.信任意识。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没用”之类的话。即使孩子遭受了失败,走了弯路,也要理解、信任孩子。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叹气,而是要拍拍孩子的肩膀,给他信心。3.锻炼意识。 把握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迁就,不姑息,不过分保护。当3岁的孩子摔倒时,你可以不去扶他,要他自己站起来。10岁的孩子要和伙伴一起行动时,你不必阻止,但要耐心教他使之既受到锻炼,又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之法和应急措施。4.适应意识。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克服困难,注意不要埋怨环境,也不要挑剔他人,要从自己做起。孩子嫌地方太小,你可以教会他利用空间。当孩子和伙伴相处不合群时,要教育他发现别人的长处。这方面不能“呵护”,要孩子学会适应他人和环境。5.发展意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设计,要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使孩子有广阔发展天地和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要发现孩子的长处,挖掘其潜力。不能让自己的好恶影响了孩子。
现在关于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关明宇导师已经解决很多案例。对待这类问题他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要你来亲子关系工作坊,你和你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很得到不一样的改善。工作坊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家长懂得科学有效的教子观念和方法。学会真正的爱自己,创造和谐的亲密关系。你们还在等什么呢?关明宇导师不仅可以解决亲子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解决青少年的一些心理问题,对于一些人际之间交往关系的问题等等,如果你有更多的问题,就请来请教张大生教授吧!我们欢迎你的加入!欢迎你的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