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也在“摸石头”
昨天人民日报刊登报道:《美联储——坚持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报道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12月14日举行的例行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指出,美联储无意改变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坚持实行60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并将短期利率继续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声明还表示,将在之后的每月逐步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国内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评论不一,笔者认为这种政策属于临时措施,并不能让美国经济走出当前的阴影,但又是必要的,这种政策搞不好也会损人损己。 都说“摸着石头过河”是小平同志发明的,其实我发现美国人现在也在“摸石头”。 说到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的大佬们都在美国或者欧洲,这些经济学的大学者面对今天的经济问题其实也没有现成的办法,也是需要“摸”;“摸索”;“摸石头”! 美国经济学家格林斯潘是美联储前主席,还是2010年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在美国是一个不得了的经济学家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8年10月23日这位金融界风云人物承认,这场危机暴露了他针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想法和做法中存在的缺陷。格林斯潘当天在国会作证时承认自己犯了错。很明显美国过去的经济政策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最终这个泡沫引起了次贷危机,祸害美国经经济也祸害世界经济。 回顾上个世纪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阴影是里根时代,里根之所以在当代美国总统中地位如此显赫,是因为在他当政的时候确定了信息产业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因特尔,微软造就了美国当代的经济奇迹,之后克林顿坐享其成,当了两届总统,那时候美国经济确实很不错,功劳却是里根的。这个时期美国经济甩掉两顶帽子:钢铁大王和汽车大王。到了小布什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美国需要新的支柱产业。 战争解决不了美国经济的实际问题,小布什给美国政治留下的遗产就是战争的耻辱。 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有所增长,但是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说白了还是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问题不解决,美国经济就不能彻底走出现在的危机。 12月13日《国际金融报》报道说:“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分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同样是宽松货币政策,在发达国家的效果不显,但新兴国家却有点苦不堪言。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发达国家自身并没有‘享受’多少宽松货币,大量的流动性纷纷注入增速很快的新兴国家,通胀压力当然越来越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 CPI集体‘发烧’” 12月16日中国广播网说:“美酝酿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称低通胀与高失业是原因”。 美国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也是在“摸石头”,到底第三轮能不能实行得下去我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这些美金都涌到新兴国家捣乱,形成货币战,美国这样的做法既害了中国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同时也会使得美国的经济问题加剧,这样下去奥巴马的政治前途是非常危险的。 最近朝鲜半岛不太平,美国的航母都来了。这也是奥巴马的政治姿态,目的就是要试探中国的反应,奥巴马的潜台词是:看看中国人是不是和我奥巴马过不去。 现在是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国有许多选择,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拉美都和中国人做生意,奥巴马有点坐不住了,这大概就是底牌。 有人怀疑要打仗,我看打不起来,不是中国人不敢打,而是美国人打不起,什么叫讹诈?这就是。奥巴马应该深知小布什用战争解决经济问题所吃的亏有多大。 说来说去,美国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是在“摸石头”,这条河过得去过不去?其实并不在于“量化宽松政策”,因为这仅仅是临时政策措施,关键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毛主席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伟大的认识论。 中美经济都在“摸石头”,都还属于必然王国,要进入自由王国就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需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