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和移动运营商,谁在装孙子?


  银联和移动运营商,谁在装孙子?

  文/毛启盈

  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曹红辉(研究员)在公开场合说:“前不久,我们人民银行发布了相关的办法和实施细则,也了解到多家支付平台,尤其是移动运营商摩拳擦掌都想拿牌照,就是想进这个市场,进这个市场干什么?当然不是说寄人篱下。虽然大家现在前前后后都摆低姿态,其实是野心勃勃别装孙子了,大家都很清楚。”(速记实录)

  该研究员称,移动支付前景诱人,中国拥有8亿手机用户,手机支付的便利性、高效率、低成本、时尚性成为其发展的推动力。在日本市场极为成熟,因为有NTT CoDoMo主导,拥有5000万手机终端,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到了中国为何就举步维艰。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银联系人士的说法。

  第一,标准不统一,移动支付就没有办法发展。其理由是,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够普及。如今,两种标准2.4G和13.56M并行,拥有5亿用户的中国移动主导的2.4G标准,在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取得突破。银联半路上杀出一个13.56M标准,该标准连中国电信中层在公开场合都表示,系统不成熟,刷卡灵敏度不高,短期内难以突破;成功率不高,尤其是针对POS机反应较为迟钝,不能满足停车场等近场等需要。银联却一意孤行要主导这个标准, 逼着中国移动放弃2.4G标准,这个统一标准为了银联利益还是产业发展?

  第二,移动支付不赚钱,银联的职能是转账结算,利润很薄,银联在这个领域纯属服务大众,第三方支付企业无利可图。那为何就判定运营商进入移动支付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推动电子商务业务发展,增加用户粘性,留住高端用户,运营商进入难道就是为了盈利,非要给出一个商业模式不成?还有,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规模也不小,难道每一家都是靠银行贷款发工资?

  第三,把“牌照鸡毛当令箭”。中国移动支付必须在银联的主导下进行,凭什么要听您的主导?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为何就要听您的?移动拥有8亿用户,仅仅中移动就超过了5亿用户,请问四大银行有多少用户?哪一个对市场的影响力最大。凭什么要通过收购才能进入金融系统?在整个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蓄意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只能造成银联的垄断,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一谈起金融系统,就拿安全恫吓人。运营商不能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不能处理剩余资金,也就是没有利息结算平台,这是无法掩饰的缺陷。但是,最近几年银行出的大问题还少吗?日韩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行了手机实名制之后,小额支付安全已经不是问题。

  由此可见,自称不懂技术的银联,在移动支付产业上,除了对金融安全夸夸其谈之外,并没有过人之处。但是,却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在“四大金刚”(银联和三大运营商)之中,凭什么称王称霸?这才是真正在装孙子。

  笔者认为,如果要想让三大运营商35亿张电信智能卡,变成智能钱包,银联的23亿张银行卡融入8亿手机用户,服务大众,就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合并某些重复性的机构。只有在一个锅里吃饭,谁也不能装孙子。否则,只能是各自为政,利益分割,金融系统要想和电信融合,可能会遭遇比三网融合更大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