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杂谈:战略是个啥东西?


   第一次听到战略这个词,是很小的时候在农村,大人们常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话记住了,意思不太明白,那还是生产队年代,应该是大约30年前的事情了。书本上看到战略这个词,是20年前的大学课堂里,应该是国际贸易理论课上,老师讲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和当地化的问题。没怎么在意,后来在营销课堂上,老师又讲到营销战略,也没怎么在意。10年前,MBA的课堂上,有了专门的《战略管理》这门课,才真正开始了对战略的学习和思考,开始扫描战略相关的知识和企业战略案例。后来工作中参与过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参与过企业的产品战略规划制定,再后来更深入更全面地进行企业战略落地实践和学习。

  美国的将军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planning is nothing,planning is everything”,辩证地道出了战略规划的作用,“战略管理之父”安索夫40,50年前的《战略管理》一书,拉开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热幕。明茨伯格的5P战略和波特的竞争战略也是各有绝技在身,平衡积分卡等等就没法一一细数,战略的定义也是各有描述侧重。做企业也有没战略活得很滋润的,也有有战略没执行而失败或破产的。

  战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看了很多书,观察了很多企业,体验了自己的体验,也到底没彻底清楚,也只能一知半解的瞎说些认识,写在自己的博客里,也算是战略学习实践的起步标尺。

  战略离不开企业经营,企业经营又离不开商业模式,先有商业模式后又战略。商业模式会融在企业战略的每个动作中,企业战略紧紧围绕其商业模式展开。我个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就是给你一块钱,你怎么变成2块钱的游戏。战略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战略制定和执行就是一个不断把问号变成句号的过程。战略评价,战略选择,战略执行,战略评估。始终要围绕挣谁的钱,怎么做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地挣钱,从上到下要认识一致,执行落地大家为了所谓的共同理想而努力,拥有共同的团队价值观,企业本来就是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协作的过程,远景使命回答了为谁服务,如何凝聚员工和利益相关者而已。

  战略是一种思维系统,是企业整体回答和外部环境相互适应变化假设为前提。内部的资源,能力流程与外部环境形成大闭环,持续检讨评估,持续改变创新,战略的假设前提就是承认外部环境在变化,承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承认有一种事先的规划和预测,会规避掉一些风险,让企业成功的概率更大些,而不是保证企业一定成功。有战略没战略的企业就像赌场和赌徒,个别的赌徒会赢,更多的赌徒会输,赌徒赢的概率小,赌场赢的概率大。战略大概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就起到赌场一样对企业的作用,但战略不能为企业成功打包票,有战略,就能以更高的成功概率经营企业。

  战略也是一个系统,内外相依,上下相通,信息共享,流程致胜,人人相对公平,兼顾过程和结果管理。战略更是一种企业文化,战略更体现企业的整体经营素质,企业要靠战略获胜,就是选择了整个企业,融到外部环境中,综合利用或借助内外部所有有效率的东西,这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闭环又开放,竞争对手变也变,客户需求变也变,导致行业变化的环境变更变,变变变,变中取胜,不断变中不断获胜,企业持续经营。

    有市场竞争,企业资源有限,外部环境日趋激烈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没有战略规划的企业就像无头苍蝇,战略规划就像罗盘+地图,更像现在的导航仪,至少知道自己的车在哪里,要去哪里,选择的路径要清楚,不管你是开出租也好,跑长途也罢,导航仪确实重要,当然你路熟了,也可以凭经验开车去想去的地方。但有了导航仪会解决更多的问题,这大概就是战略的意义。

    有意义的东西未必变成有价值的现实,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有效战略,不是有战略的企业都能成功。战略竞争是企业面对未来的谋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战略总比没战略好,当然最好别南辕北辙的那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又是动态的,相对静止中谋求与环境的均衡,期间的验尸评估,绩效考核最不能儿戏,否则人的事,事的事,根本弄不清出,企业最终用战略把自己套死了,还不敢承认,外部环境的客观性必然要求企业战略评估的客观性,标准性,流程性,否则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战略倒成了一种其他目的的工具,毫无意义。

  规划好战略,执行好战略,非痛下功夫不可,非全员脑子做桑拿不成,非学习创新不可,非学习型组织没戏。

  没有战略做经营,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几乎不太可能;画饼尚能充饥,望梅而止渴,谋定而动,凝聚人心,战略竞争,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