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防民工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


  警防民工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

     眼下,民工中对艾滋病防治宣传,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民工吃住在工地,累了,上床睡觉,困了,到工棚吃饭。生理上,处于旺盛的性饥渴,而知识上,又处于一片空白。这就为艾滋病的传播埋下伏笔。搞不好,民工,有可能成为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12月1日,重庆市渝中区生殖健康中心主任、重庆市彩虹防艾小组负责人周生建的话,振聋发聩。

  明年,彩虹小组防艾重点是全市的民工人群。我们将走向棒棒军公寓、民工工棚、流动茶吧、低挡麻将馆,总之,哪里民工多,我们的防艾宣传就做到哪里。周生建说。

  境遇性同生恋者越来越多    民工可能成为艾滋病的传播桥梁人群

  眼下,境遇性同性恋在重庆民工中,越来越多。周生建说。

  25日,从威远到重庆打工的31岁小伙子刘远(化名)找到我,说最近全身不适,低热,吃了许多感冒药没用,他担心得了那个见不得人的病,让我帮忙检查一下。小伙子以前听过我讲艾滋病防治课的。我问小伙子,为啥怀疑自己得了那个病?

  刘远低下了头,不愿回答。我说,你不讲实话,我如何帮你?

  沉思良久,刘远终于开口说话,工地附近,总有一些小姐,特别是发工资后,小姐们更是主动上门。几天下来,钱就没有了,有时甚至给家里寄钱都没得,结果遭家里人骂。现在,为了节约钱,我们就不找女的了,就在民工之间做那事。在厕所、澡堂、甚至工棚的统铺上,都可以做。

  没得法,大家都是青壮年,离家几个月到几年,没有妻子,没有家,都晓得这样做不好,也不对,但总要解决这些事噻,啷个办嘛。说到这里,刘远显得无奈。

  周老师,男人之间做这事,是不是危险更大?你能给我检查一下,我得那个病没有?

  周生建为刘远作了艾滋病初筛,结果是阴性。

  刘远非常高兴。临走时,他告诉周生建,谢谢你,周老师,今后做这事时,我会加倍小心,但还是要做,身体需要又能节约钱。

  你应当戴安全套。周生建说。

  工地上没有安全套,都是用钱买。

  周生建说,眼下,象刘远这样境遇性同性恋者,我们称为男男性行为,现在在民工中是越来越多。他们与同性恋的最大区别是,彼此之间没有恋情,只有生理需要。有时甚至不认识对方,发泄后各自走人。民工的间的境遇性同性恋,满足一时生理需要,比外面找小姐,更容易传染艾滋病。而民工受自身文化和环境限制,同性性行为不固定,有时也到外面找小姐。于是,染上艾滋病后并不知道,又回家与妻子同房,或者传染给别人。总之,不知不觉中,民工便成为艾滋病由高危人群传向普通人群的桥梁。

   流动茶吧老板打电话:“周老师套套用完了,快点送来哟”

  27日晚,是彩虹小组流动人口防艾宣传小分队活动的日子。得到小组负责人的同意,记者悄悄与小分队志愿者一起,到渝中区某拆迁工地附近的流动茶吧,就艾滋病防治宣传与民工面对面。

  “不容易呢,彩虹小组艾滋病防治志愿者要接近流动茶吧的人,起先很困难”。路上,周生建边走边说。

  第一个是老板,一听说我们的用意,他死活都不让我们进去,说要影响他的生意,我们会把公安引进来等等。

  我告诉老板,决不会的,第一,我们来发安全套,免费的,民工们需要,如果晓得你这里可以免费得套子,发艾滋防治宣传册子,民工们会来得更多。第二,我们还可以给民工免费看小病,免费介绍好医生,这些都是为你拉生意呢。老板想也是,最后同意了,但要我们每次宣传,给100元钱的占用场地费。我说,行。

  27日傍晚,一个深巷里面,用蓝红两色彩条布围起的临时棚子出现在前方,那就是流动茶吧,专门为附近的民工开的,民工打工到哪,流动茶吧就开到哪里,很方便的。周生建悄悄说。

  一走进棚子,周生建先和老板打招呼,然后悄悄赛了100元钱。老板心领神会地笑了。

  20多个民工在里面,有的喝茶,有的打手麻,有的看录相。不管啷个消费,每人每次4元钱,嘿嘿,便宜。老板说。

  见有生人进来,民工们显出有些紧张,互相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不要怕,来的都是朋友,他们是医生,是有文化的人,有什么病可以找他们看,也可以问一些自己关心的事。老板提高声音,一边拍掌一边说。

  民工们放松了,有人主动挪动位子,靠近周生建,悄悄问,你们真的是医生?能看啥病?

  问话者说普通话,是从河北过来打工的,不愿告诉自己姓名。

  周生建一番介绍后,问话人相信了。他说他解小手时下身总痛,会不会是那个病?

  哪个病?

  周生建要考考民工的艾滋病知识,故意问他。

  那个什么艾的病。民工回答,脸红了,有些不好意思。

  你知道艾滋病的传染常识吗?周生建问。

  知道,知道,这不天天都在宣传吗。民工回答。

  我们现在不太愿意到外面找小姐,太贵了,用不起,自己做那事,会得艾病吗?民工说不出艾滋病,简称艾病。

  当然会的。周生建说。周向大家介绍艾滋病的传播方式,特别强调在男人之间的传播更加危险,容易得病。

  有没有办法不得?不少人着急地问。

  戴安全套,每次都戴安全套,就不会得。周生建回答。

  以后,我们会常来这里,给大家发安全套,你们要不?

  “要——,都要”。工棚里,一片低语声。

  周生建拿出几大盒安全套放在板凳上,又放了一些在老板处。有人当场就去拿套子,但大多数人笑了,不动身。

  第二天,流动茶吧老板给周生建打来电话,“周老师,套套用完了哟,你快点再送些来哈。”

  有图,图为周生建在工地上为民工宣传艾滋病防治常识

  文/图   本报记者  罗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