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搞了一个《对手》节目,专门请任志强、潘石屹等大佬辩论公共政策,尽管前期房地产涨的连老大们都心里发怵,呼吁集体降价,担心本年度不要出现第三次调控,但是哪一个愿意割肉救行业呢,谁也不会当这个活雷锋的。
超过5%的CPI,加上全国性的房地产价格反弹,决策层以更加严厉的政策调控房地产的共识可以说已经形成,这个结论写在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家如果有兴趣会发现6条重点工作,改革和开放两条放在了最后,排在前面的是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是稳定物价等等。最近习近平到重庆,对公租房大加赞赏,在全民压力之下,公租房几乎成为公共决策的稻草,不推都不行,结果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拿土地的钱干土地的事,为了推动公租房的大发展,在短期内筹集资金显然有难度,那怎么办,还得从土地上想办法,资金的来源决定了房价背后的土地财政实质并没有根本变化,如果那产业的税收干公租房,那政府的诚意就到位了。调控菜价、粮价知道动用中央储备粮、中央储备库,为何调控房地产没有什么储备呢?真是一件遗憾的事。地球人都知道,增加供给才是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成了房价的洼地,这次停掉三套房,显然是必须了,几乎相当于第三次调控的武器开始释放了。如果房产税运行的话,估计有一点效果,但是效果如何,值得观察,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搞一个限制性的休克疗法,也算不坏,至少可以延缓价格上涨。重庆信息产业强势崛起,沿海产业大量转移,为中西部政府调控房地产带来一定的转圜空间,这的确是一个额外值得注意的问题。
以重庆未来1000万人进城的规模,房价不涨都难,何况这轮通胀已经形成,大家可千万不要责怪食品对CPI的贡献,其实,这个过程不过刚刚开始,现在在土地上耕作的不过1亿老农和妇女,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了,碎片化的土地与现代农业已经构成巨大的冲突,农业效率底下,边际效益递减,吃高价粮高价猪几乎就是必然。目前,重庆农村生猪的价格几乎在6元多一斤,远远低于成本价,就算按平蔬菜,猪价又起来了。最终的结果,就像福州那样搞行政命令,限价供应,市民的利益暂时保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