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龄女生爱留长发被逼死是谁的错?


         妙龄女生爱留长发被逼死是谁的错?

                                文/胡磊

因为头发长度不符合学校规定,临沂女孩悦悦在十天内被赶回家三次,最后一次,她服用农药死在了家里的厕所里。类似事例在广东的肇庆还有一起,事件的主人公为一十四岁的男生,他也是因为不愿意按照学校的要求剪掉自己心爱的长发而喝了农药。这个男孩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医生说由于潘晓目前内部器官大量坏死,所以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现在,年仅14岁的潘晓依旧躺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

 

看了这两起悲剧,心情比较压抑,觉得这两个孩子的家长都太失职,孩子对剪头发如此抵触,家长就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学校的规定尽管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过于刚性,死板,但家长完全可以出面与学校进行沟通,至少孩子不会因此失去性命。

 

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我是坚决反对学校所谓的标准发型,更反对学校强制要求学生一个星期穿五天校服,我认为在每周的星期一才穿一天校服就足够了,因为星期一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升国旗是庄严和神圣的,是应该身着校服。

 

为什么不让孩子天天穿校服?

 

国外的校服生产厂家数量不多,款式也相对固定,每个学校按照自己的传统指定校服的品牌和款式,由学生家长自行到校服专卖店去购买。国外学生的校服四季分明,体育课还有专门的运动服,所以国外的小孩儿上学如果遇到有体育课,通常拿两个包,一个是书包,背在背上,一个拎在手上,像我们的旅行包。由于需求稳定,校服的规格和尺码都很全。到了专卖店,你只需要告诉店员你是哪所学校的就可以了。因此,你很少看到国外的学生会穿着大小肥瘦不合身的校服。第一次在日本看到日本小学生校服时,觉得校服真好看,学生穿着也挺精神。

 

中国的校服无论是做工和质地都很差。前天早晨上班的时候在电梯里碰到两个在地大附中上高中的女孩,那校服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该白的地方不白发乌,该蓝的地方不蓝发旧。我问这两个女生这校服是不是穿的时间太长了洗不出颜色了,女孩儿说,新的就这样。我问她们为什么挑那么大号的校服小号不更好看吗,她们说这就是最小的号。穿在她们身上的校服可能连胖婶穿都略显大,可以想象,两个芳龄十七的女孩穿这样的校服是道什么样的风景?

 

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每个学生只能买一套校服,你愿意多交钱买两套都不行。买大一点的,还没到合身就坏了或者洗不出颜色了,况且男孩子好动,我不能为了一身校服不让他跑吧?学校每次订做校服的厂家都不是同一家,校服丢了或者坏了想另外买都没地方。

 

从审美的角度来讲,天天穿校服也会影响孩子的审美情趣。在人的一生中,美学是贯穿始终的。我们成年人应该知道,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为什么有人会给人惊鸿一瞥的视觉冲击,而有些人即使满身名牌也让人觉得透着俗气。我们常常讲要搞素质教育,这穿着品味就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国外从小学开始就会教育孩子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庄重得体,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我们总不会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这代人一样出趟国还要先从穿衣吃饭开始训练吧?

 

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比较阳光帅气,浓眉大眼,从小头发就留得比较长,因为那种发型比较适合他,一直到现在没有改变过。在小学的时候曾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剪过一回头发,剪完后,连老师都觉得太难看了,从此不再强求他剪短发。在朋友的据理力争之下,学校也同意他不用天天穿校服。说实话,如果不是家长的执着和坚持,真可惜了朋友儿子的帅气了,他的衣着会是何等的单调和乏味。他从来不穿奇装异服,但绝不缺少时尚元素,青春、阳光、朝气蓬勃是他特有的标签。

 

有人说,注重穿着打扮会影响学生学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大学时的校花不仅上了博士,而且现在美国发展得非常好,家庭也很幸福。学习成绩好坏与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与是否注重穿着打扮没有任何关系。漂亮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不多,是一种惯性思维,因为漂亮,比较引人瞩目。实际上,长相平平,学习成绩不好的更多,因为漂亮和不漂亮的比例是一定的,而聪明和不聪明的比例也是一定的。从统计数据可以知道,长相平平的人数更多,自然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数也就更多。所以,学习成绩与外表没有任何相关性,这是科学。

 

我的观点,孩子的衣着品味必须从娃娃抓起。孩子可以不穿名牌,但不可以穿得没有品味。而且,在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校服的款式和订做是完全凭校领导的意图而为,其中的利益均沾是不言而喻的。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权在不同的年龄活出自己的精彩,这包括有适合他而他自己又喜欢的发型和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