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从演艺《潘多拉魔盒》开始


  儿子的话剧演出:潘多拉魔盒


  12月9日晚上,儿子所在小学校的三年级进行三场话剧演出,主题是:The Gods and Goddesses of Yesterday and Today: 3 Greek Myths。孩子们将展现3个希腊神话故事,演绎希腊神话中的神的前世与今生。这是圣诞节以及寒假放假之前最后一场由孩子们主导的演出,也是我儿子今年在美国上学以来的第三场演出,今年上半年有过两场;如果再加上一些舞蹈表演,他在加州伯克利一年时间已经有过五场上台表演的经历了。其实今天的演出在上午9点钟已经做过表演了,晚上7点开始的演出,是专门给学生家长们的汇报表演。美国的小学教育,是比较注重对学生家长的尊重。

  晚上7点整,Malcolm X School的礼堂已经聚满了家长,演出舞台也备置妥当。当三年级三个班级的小演员们依次入场的时候,所有的家长连同校长和学校的老师,都热烈欢迎。掌声可以用雷动来表示,期间夹杂的哨声也此起彼伏,似乎还没开演就已经很为自己的孩子自豪了。美国小学的班级规模较小,每个班一般不超过25位学生,所以全年级三个班级也就是不过80位同学。校长首先上台讲话,先是感谢家长们的光临,然后宣布了一些简单的规则,如关闭手机等。然后是三个班级的老师(类似于国内小学的班主任)亮相上台,介绍演出准备情况,并为孩子们打气。当老师问孩子们对演出有没有信心,孩子们齐声回答“yes”的时候,全场又是掌声雷动。

  第一场是我儿子所在班级的演出,节目是Pandora's Box,我儿子扮演的角色是潘多拉魔盒打开后,随着“贪婪”,“杀戮”,“恐惧”,“疾病”,“欲望”一起跑出来的“痛苦”(pain),台词不多,但我儿子演得还是非常出色的,他的英语发音,是纯正的美国音,比我说得标准。平时领他读书时,会经常来纠正我的发音。我很惭愧,这辈子在学习上,最对不起的是英语了。我的语言能力似乎天生就很差劲,比如在重庆学习、工作加起来也是十多年了,可重庆方言虽然听得懂,但讲起来依然那么蹩脚,一开口人家就知道这是冒牌货,早些年在重庆打出租车,如果的士司机听你说普通话或外地口音,会特意绕道而行,我就碰到过多次,但现在不大会遇见这种事了,一方面重庆最近这些年开放力度很大,的士司机的形象也与时俱进改进了许多,另一方面碰到这种情形我会直接对司机说我在重庆生活十年了,该走哪条最近的路你是骗不到我的。我觉察到我对英语有一种畏惧感,有人说我讲得不好因为我努力不够,的确如此,我得承认。但问题是,我遇到过很多其他比学英语更艰难的事情,为什么我能持之以恒、努力地做下去,而唯独对英语听说就那么畏惧、厌恶和不能坚持不懈呢?不过可惜我们在美国呆的时间太短了,现在看来没机会让儿子操练出一口流利的美国英语回国了。问过几位美国华人朋友,咨询孩子回国后要如何保持这种英语学习的状态,但大都莫衷一是,没有个所以然。

  美国的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特别是小学教育,都会让每一个孩子有上台表演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中国最近这些年比较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有些地方也在身体力行。但什么是素质教育?我发现中国最近些年倡导的素质教育,比较注重孩子的琴棋书画等特长,所谓的“情商教育”也侧重于教导学生或孩子“要会做人”。其实,让孩子平等地参与就是最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在我们中国的各种艺术演出或体育竞技活动,一般总是挑选部分学生来进行,然而美国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同一台舞剧、同一个戏中参与一个角色,一同排练,一同演出,给予公平的机会,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上台演出和演讲能力,而且培养出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美国体育基本上也是大众体育。在我看来,这是“素质教育”中都要重要的素质。


  美国的确有震撼人的一面,是很多方面值得中国学习的伟大国家。但在我看来,美国真正的强悍之处,不在于其遍布全球的富饶资源,也不在于它的科技实力,更不在于它的军事力量,而在于建立了一套相对较完备的制度,使得每个孩子,包括我儿子这种暂时居住的外国公民,甚至非法移民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都有平等的机会成才并实现他/她的理想和抱负;包括人人都有平等地参与政治与公共事务的权力,不因贫富、贵贱、身份而有任何机会上的差异。

演员名单

演员们很投入的表演中

演出结束了!向观众——他们的父母亲致谢!

演出的舞台——这是他们小学校的礼堂,国内的小学里,恐怕很难见到有这么大的演出场所

演出结束了,家长们陆续散去,每个人收拾好自己的椅子,原本满座的礼堂,又渐渐空荡荡起来了。

演出结束,回到自己的教室,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演出服装

儿子和他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