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来纽约的任务就是到华尔街调研大宗商品的金融创新。其中,拜访ETF Securities(以下简称ETFS)是最重要的一站,因为目前在大宗商品金融创新中,ETF产品是最活跃的。
我们在12月3日下午三点一刻来到ETFS位于华尔街上的办公室,接待我们的是他们营销部门的Tim Harvey,他的办公室和美联储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仅一墙之隔,在曼哈顿的核心地带。Tim在进入营销部门之前,是ETFS负责欧洲区域的销售经理,因此他对大宗商品ETF市场的发展非常熟悉。我们首先和他介绍了我们的来意,然后听他介绍他们公司的背景、发展和业务情况。
Tim告诉我们说,ETFS是一个世界领先的专业做大宗商品ETF的一个公司,公司的创始人是澳大利亚人,截至今年10月15日,该公司管理着价值超过230亿美元的大宗商品ETF产品。ETFS成立于2003年,他们公司的定位是为世界上有兴趣投资大宗商品的投资者提供一个ETF的通道。
现在他们公司共有200多个能够在交易所交易的ETF产品,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有三种,一种是贵金属的ETF,一种是他们和壳牌公司合作的将壳牌公司未来的石油开采量做为标的的原油的ETF,一种是围绕大宗商品的相关的股票、债券和外汇的关联的ETF。他说他们自己本身不参与交易,他们只是提供一个管理和运营的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他们会找高盛、汇丰等国际大银行做为他们的经纪公司,通过这些投行的平台来发布和销售他们的ETF。
他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四年里,他们公司的发展尤其迅速。在2006年初的时候,他们管理的资产规模只有2.5亿美金,但是到今年十月份,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了230亿美金,增长了将近100倍。听完他的介绍,我非常吃惊。尽管我知道在过去十年,全球大宗商品热刚刚起来,尤其是过去四年,全球范围内都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大宗商品市场。但是没有想到一个大宗商品的ETF平台居然能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将规模扩大100倍,这样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问Tim,现在全球大宗商品的ETF的发展的现状是怎么样的。他告诉我说目前全球比较成熟的大宗商品的ETF产品都是贵金属的ETF,因为黄金、白银、钯金、铂金等贵金属的仓储成本比较低,第三方监管也比较容易。但是从去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所有国际性的大银行都在研究工业金属的ETF。他认为工业金属的ETF最大的障碍就是仓储的成本,如果把仓储成本支出这一块的难题解决的话,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告诉我说,他个人比较保守,认为那些研究工业金属大宗商品的ETF创新的人,有点创新过度。
我和他分享了我对未来十年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看法。我说在过去三十年,全球金融体系围绕不动产的创新达到了极致,这些创新产品的泡沫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以后破灭了。因此,全球的金融机构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动产的金融创新这一块,尤其是大宗商品市场,将是未来十年全球金融创新的核心所在。他非常同意我的看法,认为只要对动产的风险能够像当时房地产的风险一样通过各种金融机制实现转移,大宗商品的金融产品的创新空间一定会非常巨大。而这些创新的切入点就是ETF,因为只有让全球的普通投资者介入到大宗商品市场里来,蛋糕才能足够的大,空间才能足够的大。我听了非常高兴。
我又问他,大宗商品就那么几种,那ETF产品是否会非常有限?比如说他们公司做了黄金的ETF,那是不是其它公司要推出黄金的ETF就很困难?他说不完全是这样的,以纽约为例,就有三个黄金的ETF;而在德国,则有七个黄金的ETF!这些不同的ETF的区别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现货仓储地点的区别,不同的ETF所对应的现货会在不同的地点;第二个是交易规则的区别,有的ETF是电子撮合制度,有的ETF是柜台交易制度;还有一个区别就是管理费用的区别。现在全球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ETF竞争非常激烈。
接着,我请他就中国发展大宗商品的ETF提出建议。他说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国很多大的银行也有纸黄金等产品。中国现在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立法来推动大宗商品ETF的发展。对于一些民营的机构来说,如果希望在中国成功推出ETF,则最好是通过与大的国有银行合作,因为这些国有银行是不会倒闭的,他们能够为我们的ETF提供最基本的信用担保,弥补中国关于ETF的法律条文欠缺方面带来的缺陷。
最后,我问他全球对大宗商品最有影响力的五个城市是哪些?他想了想说,影响力最大的是伦敦,因为伦敦有最悠久和最成熟的法律环境和交易规则;其次是芝加哥,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和原油的定价中心;接下来才是纽约,纽约的资金占全球投资大宗商品资金的50%以上;最后是香港和悉尼,二者的影响力孰优孰劣很难下定论。之所以没有把上海和新加坡纳入进来,是因为上海的金融市场尚未开放,全球投资者并不能参与到这个市场里来,如果上海全面开放,会迅速超过纽约,排在全球对大宗商品有影响力的城市的前三位;而新加坡则是以大宗商品的物流和金融服务为主,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们就交流了一个半小时,就在我们快要结束的时候,Tim忽然用中文和我们交谈起来,原来他在台湾生活了十四年,是一个中国通,能够熟练的进行中文会话,随行翻译的纪鸿聪惊讶极了。最后我们邀请他在合适的时候到中国来做客,他也表示会向我们介绍他伦敦的同行,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全球的ETF市场。
2010-12-03 | 在美国人家过感恩节
2010-11-26 | 与硅谷华人创业先驱谈创新
2010-04-06 | 来自硅谷的投资人:朱伟人
2010-03-06 | 统计局不该拿数字游戏挑战百姓智商
2010-02-24 | 国际旅游岛:泡沫下的冷思考
2009-12-07 | 取消“保增长”才能制止“国进民退”
2009-09-09 | 国资“团购房”扰乱了房改和市场
2009-07-27 | 房地产市场“国进民退”是饮鸩止渴
2009-04-24 | 房地产价格应适当下降
2009-03-02 | 访硅谷著名的育成中心“橡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