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一个美丽的谎言


  中国三十来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引发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有西方学者近年来提出了“中国模式”,来表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认可,这也必然引起了国内学者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闹的讨论,赞同者居多。那么,到底是否存在“中国模式”呢?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所谓模式(Pattern)是指行为主体(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等)在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的总结、抽象和升华,它往往具有内在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支撑,因而它其实也就是解决某一或某些类问题的方法论。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行为主体的发展也不例外,他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具有清晰地历史阶段性。行为主体处于不同的发展历史阶段,该阶段就会体现出其发展的不同模式,当他从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过渡或转型时,也就是逐渐告别旧模式,塑造新模式的时候,只有当这种“过渡”或“转型”成功实现后,才意味着新的有效发展模式的成功塑造。而且,这新模式一定要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支撑,因为,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行为主体是不可能最终有效实现过渡或转型;同时,这新模式也蕴含该行为主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基本道德价值理念,如对生命的尊重、责任、良心、诚信、公平和正义等,因为没有这些内化的基本价值观,在微观层面就无法促使系统内相关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与竞争,在宏观层面上无法形成有效的发展秩序。所以,评价行为主体是否成功塑造了某一发展模式,就可以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支撑体系和道德价值理念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几十年的市场化改革,是否现在已经成功塑造了所谓的“中国模式”呢?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1.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来看

  我国自从1949年建国以来,前三十年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模式为“计划主导型”,其理论支撑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理念基础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三十年,是实行市场化改革开放,对内持续进行改革,积极发展市场经济,对外持续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然而,我国后三十年的市场化改革还远没有完成,现在还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或转型时期,如,在经济转型方面,我国经济市场化指数在60%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超过80%,差距比较大,而且,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法制建设方面,还远没有完善,还只是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转型方面,我国还远没有形成稳定的橄榄球型的社会结构,这表现为我国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庞大中产阶级,从收入来看,我国好像具有一批数量可观的中产人士,然后在高房价,以及高昂的教育和医疗支出压力下,他们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伪中产”,我国的社会结构还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结构:少量的富人阶层和绝大部分穷人阶层;在政治转型方面,我国政治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改革,政治转型才处于起步阶段,而政治改革的最终完成,也要等到经济和社会改革具有相当程度的成功以后。可见,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还处于转型期,即我国还是处于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过渡或转型,这种“转型性”就说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处于一种探索之中,只有探索成功了,才会催生新的发展模式。因此,目前我国发展的新模式还不可能得到成功塑造,只有等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改革成功完成以后,即我国成功实现转型以后,我国发展的新模式才能诞生。

  2.从理论支撑体系来看

  一种发展模式必定有较完善的理论支撑体系,如,大家所熟悉的“拉美模式”和“东亚模式”,就是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作为支撑的,而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发展模式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基础的。我国近三十年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按照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慢慢探索、总结,同时积极吸收国内外的优秀理论成果,如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想都被积极引入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之中,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还只是国内外各种理论的“实验场”,还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理论体系来解释我国近三十来年的经济发展现实。而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强调政府的有效干预等因素,然而这些还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零散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因此,理论上的不成熟是不可能催生出所谓的“中国模式”,我们现在拥有的还不是中国模式,而只是“中国经验”。

  3.从道德价值理念基础来看

  一个成功发展模式的塑造,不仅能带给人们充足的物质财富,更能带给人们巨大精神财富,而要带给人们精神财富,就需要该模式本身就内含有生命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如,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和环境的强烈责任心、对他人的诚信,等等。因此,如果现在“中国模式”已经形成了,那么该模式就必然会蕴含尊重生命、责任、良心、诚信、公平正义等基本道德价值理念,然而,看看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虽然我国政府高层时刻在强调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有尊严的生活等理念,然而,在地方政府和企业层面,却经常看到相反的事实,如,假酒、地沟油、毒奶粉、矿难等频发的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的环境污染;屡禁不止的暴力强迁;高企的房价;巨大贫富差距,以及整个社会拜物主义横行,等等,这一切都凸现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生命、责任、良心、诚信、公平等道德价值理念还远没有广泛地内化于人们心中,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还正处于道德价值体系重建的关键时期。可见,缺乏这些基本道德价值理念的内涵,又何来什么“中国模式”,如果说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模式,那这种模式对广大人们又有什么意义,因为这模式主要是为精英阶层服务的。

  综上所述,我国近三十来年的高速发展,虽然GDP大幅度增加,科技、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然而,对于我国的真正崛起来讲,才刚刚开始,因为,我国到现在既没有完成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转型,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来有效解释和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更没有完成整个经济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的重塑。可见,现在就大谈特谈中国模式,就显得有点得意忘形和荒唐,因此,所谓的“中国模式”充其量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