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记者与前总编
就像朱总希望别人只知道他是中国周刊总编辑,而不再提曾经当过南风窗总编的感觉一样,我更希望别人叫我章律师,而不是章记者。
敬平在和我们记者聊天时说。
那天张良和敬平来访的时候,我们正开选题会。
他们都是我的老朋友,在媒体界有赫赫大名。
当年敬平离开媒体行业,转身做律师的时候,我还以此为端,写了篇《伤人的新闻界》。
敬平所言,不是说我们要刻意忘却历史,而是表达了我们大家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那是一种新的身份证明,这个新的身份证明的背后,是我们目前各自从事的事业的成功。
这成功意味着,敬平已真正从名记者转身而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律师了,而且必有其成就之处。
于我而言,也是做杂志的成功,中国周刊,已然名动天下了。
过去的成就,自是新事业初起时的敲门砖,如同我做中国周刊一样,但一直靠吃过去的老本,容易形成路径依赖,而同样被迫与自己的历史战斗。
与自己过往的历史战斗,永远不会赢。
那是一辈子的阴影。
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哪怕是光环也不行。
沉溺于对过去的恋想,要么已是耄耋之人,需要靠回忆而熬过风烛残年;
要么是如今实在不争气,不堪一提,需要靠当年之勇,或自我激励,或吓唬别人,最终得到自我满足。
前一种,我尊重,但我们还年富力强呢。
后一种,只是自我意淫,结果是自己衰朽的更快。
这与想当年,老子祖上也曾如何如何过,如出一辙。
我很佩服敬平,转身而去的决绝。
我也感谢老朱,最初我们设计中国周刊框架时,谁也不学的胆识和智慧。
果真。如今的中国周刊,与众不同,却也已焕发出勃然生机来了。
它已真正进入上升曲线了。
越来越多的新老朋友,见到我时,已经知道我是中国周刊的总编,而甚少再用以前的资历来背书了。
我很高兴。
目标正在接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