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联与犯罪垄断


   近日,国际足联即将投票决定西历2018年世界杯的举办权,很多国家都在争,其中,英国比较有希望。然而,英国BBC电视台在这个时候却有给英国“帮倒忙”的嫌疑,它们预告要播出揭露国际足联腐败的纪录片,使得英国人担心,BBC这种不给国际足联留面子的做法可能会激怒国际足联,从而导致英国失去西历2018年世界杯的举办权。英国政府和一些舆论甚至把BBC的行为称为“不爱国”。然而,BBC最终还是顶住压力,播出了这个纪录片。这个事情颇有意思,当洋奴们跟着西方人指责中国“爱国”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方人倒是很爱国。于是,我们不由得好奇:站在洋人一边指责中国人爱国的洋奴们,好像并不是指责一切爱国,而只是指责“爱中国”,目的更像是要我们一起去“爱西国”。然而,为了获得世界杯举办权,英国人并不辨别BBC说的是否真实,只是因为BBC有可能坏了赚钱的好事而指责其不爱国。看样子,英国人为了爱国已经到了不分是非的地步。那么,指责“爱中国”,鼓动中国人去“爱西国”,是否也是这般不分是非,只为利益?
    中国足球在“走向世界”的时候,选择了像西方一样的市场化、俱乐部制度,结果,中国的足球一团糟。今天偶遇迟尚斌、郝海东、李明等人,已经发福的迟尚斌连声说:中国足球没搞好,对不起大家。郝海东则很酷地没怎么说话。其实,我和其他人没有任何想要责备的意思,甚至没有想要谈论足球的意思。迟尚斌倒是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把中国足球没搞好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虽然这是他作为一个足球界重要人物的自觉,但是,这样大包大揽也没必要。中国足球的糟糕现状无论如何不需要迟尚斌来道歉。当然,如果中国足球界有更多的人具有迟尚斌一样的耻辱感、责任感,也许未来能有改观。古人说“知耻而后勇”,无耻,那就完了。知耻或无耻,说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迟尚斌主动表现出羞耻感,说明他是一个有道德追求的人,这样的人值得尊重。
    在评论中国足球市场化为何搞不好的时候,以前经常有人拿中国的联赛制度、管理等方面与外国的联赛制度作比较,结论是,中国足球的市场化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规范,所以才搞不好。然而,这个观点很快遭遇了挑战。看起来搞得很好的“意甲”也爆发出很多丑闻,形式与中国足球差不多。如今,国际足联也被BBC揭发出很多黑幕和丑闻。这些事情似乎都向我们说明,即便中国的足球联赛制度变得同西方完全一样,很可能也不能避免腐败和丑闻。这应该引起崇拜市场化的人们更加深入的思考。然而,人们也确实有理由肯定西方国家的足球而否定中国足球。因为,不管怎么说,不管意甲、国际足联有多腐败,人家的足球水平比中国高;这是事实,人家的足球产业比中国赚钱多,也是事实。对此,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概念,叫做“犯罪垄断”。任何社会,犯罪原因都各种各样。在资本主义社会,发财是犯罪重要的原因和动机,很多犯罪都是为了发财。国际足联的丑闻、黑幕,背后的动力也是为了发财。例如国际足联的委员们具有投票权,可以决定举办权交给谁,因此,这个投票权就是可以有价值的。BBC揭露,有些委员就用自己的投票权交换金钱——哪个国家给我钱,我就投哪个国家的票。这也是一种犯罪。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基本观念: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很多犯罪都是可以发财的。如同其他经济领域一样,既然能发财,就必定会有势力强大的人或机构,试图对此种发财手段实现垄断,以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黑社会是一个典型。
    比方说在黑社会发达的美国,如果有单干的罪犯想到某个城市偷东西,经常需要到当地的黑社会那里通气。黑社会或者拒绝他在自己的辖区实施盗窃,或者要求他答应一定的分成比例,然后授予他在本地的“盗窃权”。网开一面,免去“盗窃税”也可能,那要看黑社会老大是否高兴。如果单干的盗窃犯罪者不愿拜码头,不愿交盗窃税,除非他有打败本地黑社会的实力,否则他的下场,一是被黑社会干掉,二是被黑社会“卖给”警察。黑社会的这种方式就叫做“犯罪垄断”,即:我可以犯罪,别人不可以犯罪。因为,犯罪就是发财,谁能实现犯罪垄断,谁的收益就最大。不同黑社会组织之间的火拼,本质上就是争夺犯罪的垄断权。
    如此,我们就能理解国际足联的丑闻,国际足联某种程度上就是“犯罪垄断”。黑幕和丑闻在国际足联高层出现,说明他们已经将犯罪的获利权垄断在自己手里。为了让自己的“犯罪垄断”效益更大,他们会像黑社会一样禁止他人的犯罪,或者在他人愿意交“犯罪税”的时候,也允许他人一定程度的犯罪。但是,他人的犯罪也是受到监督的,不得超出被授予的权限。再以黑社会来说,如果外来的单个罪犯拜码头时要求在本地开办盗窃业务,黑社会就会像工商登记一样,只允许你经营这一项犯罪活动。如果单个罪犯没有申请或未经许可从事贩毒,就属于超范围经营犯罪,也是要被处罚的。此外,假设获得授权后的盗窃犯偷了一家珠宝店,黑社会很快就会知道珠宝店被偷了多少东西,因而也就很清楚经营偷窃犯罪的单干者有多少利润。如果此人想瞒报,或者迅速逃离本地,那就属于偷漏犯罪税,早晚要受到黑社会的惩罚。理解了这个关系,再来看国际足联,我们就会懂得,在国际足联的“犯罪垄断”下,其他的犯罪要么是被国际足联施加了限定条件的,要么就是不被国际足联允许的。因此,在“犯罪垄断”的局面下,垄断者控制的领域,往往显得很规范。这也就是人们常说中国足球市场不如西方规范的重要原因——中国的足球犯罪没有形成垄断,而是在各个层面上互相竞争犯罪,从而显得犯罪特别多,足球市场的形势非常混乱糟糕。
    但愿我把这个问题的实质说清楚了。其实,“犯罪垄断”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黑社会,在西方社会很多领域都有体现,或者有这种方式的翻版。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垄断,性质就与此相同。此外,腐败问题也一样,在西方国家,很多腐败犯罪也被大资本和政府勾结后垄断了,而中国则有很多腐败的竞争。此处不再展开,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我想对BBC揭露国际足联丑闻的事件再说几句。首先,国际足联的投票也是西方民主方式之一。但是,这种民主就是少数人的民主,这里所谓的少数人就是那些委员。如果把少数委员的投票权变成全世界每个民众的投票权,少数人拥有民主特权的腐败就有可能避免。但是,就算全世界的民众都有投票权,如果投票可以被金钱操纵,它依然是少数人的特权,不过,这种状况的特权成本较高一些而已。其次,英国民众、英国媒体乃至英国政府对于BBC在此刻揭露国际足联丑闻的批评和反对,显示出他们限制言论自由权利的倾向。虽然这一次没能限制成功,BBC还是播放了这个纪录片,但是,我们看到,如果是一件更为重大的事情,这种意识已经决定了限制言论自由完全可能成为现实。
    第三,BBC为何能够独立自主地反抗,最终不顾压力而播出了纪录片?因为,BBC作为公共电视台,它的主要收入是民众的订阅收费。也就是说,收看BBC电视台在英国是要付费的。由于收费范围的广泛,每个人交的费用一样,因此,BBC就比较容易实现真正的民主,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因为自己交费多而拥有更大的权利,因此,BBC几乎没有广告。相反,如果看电视是免费的,像中国一样,那么,观众在享受免费电视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权利,电视台播什么,你就看什么。而电视台播什么,则是广告商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广告支配的免费电视制度下,观众没有权利,绝大部分权利都属于付得起巨额广告费的资本家。这是独裁合法取代民主的又一个例子。我们也可以说,收视率就是电视观众的民主体现,然而,本质上说,收视率这一民主只有在广告商允许的情况下才可能表现,因此,收视率就是被金钱操纵的民主。反过来,如果BBC是由独裁的广告商决定的,而不是由交费的民众决定的,那么,BBC这次的播出计划很可能会被取消。我早就说中国应该有像BBC这样真正的公共电视。中国的电视之所以都是靠广告生存,是因为在中国电视起步的关键阶段,我们几乎完全接受了美国电视的方式:免费加广告。从而使得电视成为广告商的奴仆,成为有钱人的传声筒。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也能更加清楚地理解,美国的民主就是被金钱操纵的民主,离真正的民主差得远。而BBC在英国,也只此一家。

 

 

相关文章:

国际足联与犯罪垄断

晒太阳与民主、专制
肯尼迪与民主政治

选票政治与黑帮
美国“居委会”的一个小官

桃色事件与美国政治的秘密

民主政治裙带化

弱智的民主别再害死人!

贝卢斯科尼:民主的玩法

犯罪团伙与民主、法制

民主与金钱

美国中期选举,民主还是钱主?

中国、印度比较的腹语

村务民主走向何方?

副市长不该出现的软广告嫌疑

治理虚假广告: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广播电台的小惊喜

广告讨厌不只在内容

DVD碟片能否带广告?

“快女”终于消停了?

湖南卫视的愚乐小鬼

岳麓书院与当今湖南

大众文化的榨汁机

偶像崇拜的怪圈

李宇春与改革风云人物

李宇春只是一个工具

娱乐圈的刺激已让人麻木

呼吸收费也许会成真

石油的诅咒:民主与独裁

依附经济是无根之木

阿富汗的美式民主为何腐败不断?

美国能将阿富汗治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