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发布要顺应潮流--从两则新闻报道所想到的



统计数据发布要顺应潮流--从两则新闻报道所想到的
 

统计数据发布是政府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统计法》赋予政府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统计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县以上各级政府统计部门都把统计数据发布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统计数据定期发布制度,特别是在发布年度统计公报之外,按季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主要传媒通报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势,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欢迎。国家统计局作为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的最高机关,更是率先垂范,勇于实践,使统计数据发布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浏览国家统计局主办的中国统计信息网,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而且可以看到细化和精确到日的年度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遇有重要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还会通过网站提前几天发出通告。这种周到细致的信息发布服务,在其他部门是不大容易见到的。

不过,内容与形式相比,恐怕内容还是更重要些。我们的政府统计部门在统计数据发布的及时性、经常性方面已经顺应了时代潮流,但在统计数据发布内容的准确性、大众性、针对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最近出现的两则新闻报道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2010年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召开了三季度经济形势发布会,第二天,各大媒体均给予了重点报道,而GDP同比增长10.6%和CPI同比增长2.9%成为了报道焦点。从公众舆论和反响看,CPI只增长2.9%引起了不少百姓的质疑和责难,他们认为,食品和房屋价格的上涨绝对不是这样一个较低的幅度。一些偏激的受众甚至在网上批评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人员不食人间烟火。言外之意,他们认为,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人员有些脱离现实生活,特别是老百姓的生活。与此相关的是,2010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关于10月份31种食品近八成涨价的新闻也在各类媒体上出现,尽管许多人看了这则新闻表示愤怒(有上面的腾讯网截屏图为证),但大家愤怒的只是物价上涨的现实,而不是数据脱离现实,似乎也没有人指责物价管理部门调控的乏力。

应该说,上述两条新闻揭示的都是事实,可是公众反应的截然不同,却不能不让我们认真反思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发布策略。我们的政府统计部门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我行我素地发布月度、季度、年度经济形势,却似乎很少在发布前认真研究社会动向,关注百姓舆论。我们的政府统计部门只是习惯于将统计结果和盘托出,由媒体和公众去选择,却很少象一个精明的酒店服务员那样,既泛泛地向用餐的食客一一介绍各种菜肴,同时又必定隆重推出本店的特色菜和精品菜!不仅如此,那服务员还必定会察颜观色,针对不同的客人、不同的时令,重点推介不同的菜肴!在服务员的鼓动下,食客当然会对重点菜肴给予特别的关注,并且吃起来常常会津津有味。试想同样的菜肴,如果少了酒店服务员这一份人性化的关怀,食客吃起来是不是少了许多美妙感觉呢?而更为重要的是,对酒店声明在先的特色菜和精品菜,食客往往会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苛刻,不会以挑剔的心态来对待。倘若没有人介绍,食客当然不再会顾及到特色和精品的面子,任意地评点甚至指责菜肴的咸淡美丑了。人家明明闻到了臭味而你又没有声明是特色臭豆腐,那怎么能不让人家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对菜肴的臭味大呼小叫呢?!

最近笔者随团到北欧进行统计工作考察,感触最深的就是挪威国家统计局所主张的建设用户友好型统计的理念。在他们看来,统计数据是为用户和公众服务的,要从用户和公众的需求出发,让统计数据易于查找、易于使用、易于搞懂。只有这样,才能让统计为大众所接受、所欢迎。我国的政府统计工作要积极借鉴挪威统计同仁的先进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传统,不仅要关注党政领导的态度,更要关注大众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努力让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与百姓的实际感受相吻合,相衔接。政府统计部门不仅要做党政领导的代言人,更要学会做百姓的代言人。你说的是百姓认可的理儿,讲的是百姓听得懂的话儿,百姓又怎么能再指责你呢?  

 

统计数据发布要顺应潮流--从两则新闻报道所想到的

统计数据发布要顺应潮流--从两则新闻报道所想到的

 


  
  

统计数据发布是政府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统计法》赋予政府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统计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县以上各级政府统计部门都把统计数据发布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统计数据定期发布制度,特别是在发布年度统计公报之外,按季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主要传媒通报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势,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欢迎。国家统计局作为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的最高机关,更是率先垂范,勇于实践,使统计数据发布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浏览国家统计局主办的中国统计信息网,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而且可以看到细化和精确到日的年度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遇有重要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还会通过网站提前几天发出通告。这种周到细致的信息发布服务,在其他部门是不大容易见到的。
  不过,内容与形式相比,恐怕内容还是更重要些。我们的政府统计部门在统计数据发布的及时性、经常性方面已经顺应了时代潮流,但在统计数据发布内容的准确性、大众性、针对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最近出现的两则新闻报道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2010年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召开了三季度经济形势发布会,第二天,各大媒体均给予了重点报道,而GDP同比增长10.6%和CPI同比增长2.9%成为了报道焦点。从公众舆论和反响看,CPI只增长2.9%引起了不少百姓的质疑和责难,他们认为,食品和房屋价格的上涨绝对不是这样一个较低的幅度。一些偏激的受众甚至在网上批评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人员不食人间烟火。言外之意,他们认为,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人员有些脱离现实生活,特别是老百姓的生活。与此相关的是,2010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关于10月份31种食品近八成涨价的新闻也在各类媒体上出现,尽管许多人看了这则新闻表示愤怒(有上面的腾讯网截屏图为证),但大家愤怒的只是物价上涨的现实,而不是数据脱离现实,似乎也没有人指责物价管理部门调控的乏力。
  应该说,上述两条新闻揭示的都是事实,可是公众反应的截然不同,却不能不让我们认真反思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发布策略。我们的政府统计部门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我行我素地发布月度、季度、年度经济形势,却似乎很少在发布前认真研究社会动向,关注百姓舆论。我们的政府统计部门只是习惯于将统计结果和盘托出,由媒体和公众去选择,却很少象一个精明的酒店服务员那样,既泛泛地向用餐的食客一一介绍各种菜肴,同时又必定隆重推出本店的特色菜和精品菜!不仅如此,那服务员还必定会察颜观色,针对不同的客人、不同的时令,重点推介不同的菜肴!在服务员的鼓动下,食客当然会对重点菜肴给予特别的关注,并且吃起来常常会津津有味。试想同样的菜肴,如果少了酒店服务员这一份人性化的关怀,食客吃起来是不是少了许多美妙感觉呢?而更为重要的是,对酒店声明在先的特色菜和精品菜,食客往往会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苛刻,不会以挑剔的心态来对待。倘若没有人介绍,食客当然不再会顾及到特色和精品的面子,任意地评点甚至指责菜肴的咸淡美丑了。人家明明闻到了臭味而你又没有声明是特色臭豆腐,那怎么能不让人家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对菜肴的臭味大呼小叫呢?!
  最近笔者随团到北欧进行统计工作考察,感触最深的就是挪威国家统计局所主张的建设用户友好型统计的理念。在他们看来,统计数据是为用户和公众服务的,要从用户和公众的需求出发,让统计数据易于查找、易于使用、易于搞懂。只有这样,才能让统计为大众所接受、所欢迎。我国的政府统计工作要积极借鉴挪威统计同仁的先进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传统,不仅要关注党政领导的态度,更要关注大众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努力让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与百姓的实际感受相吻合,相衔接。政府统计部门不仅要做党政领导的代言人,更要学会做百姓的代言人。你说的是百姓认可的理儿,讲的是百姓听得懂的话儿,百姓又怎么能再指责你呢??(注:本文已发表在2010年11月18日《中国信息报》统计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