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151.2万 超26万报京校


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151.2万 超26万报京校

 

2010年11月29日

北京日报

 

  2011年考研报名确认日前结束,考研热再度升温。全国报名考生突破150万人,竞争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的全国考生突破26万,再创历史新高。
  市考试院日前向各高校通报了2011年考研汇总数据。据悉,报名参加明年考研的全国考生比今年增加了10余万人,达到151.2万人,报考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的全国考生也创造历史记录,达到26.37万人。业内人士分析,明年全国毕业生又增加了30万人左右,严峻的就业形势再加上专业学位的扩招,使更多本科毕业生加入考研大军。
  北京地区有八所高校报名考生过万,其中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生的考生最多,达到2.2万余人;全国1.9万考生竞争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资格;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1.4万人;清华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报名考生达到1.2万余人,报考人数过万的高校还包括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中央财经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1.2万考生报考该校创造历史纪录,几乎是2001年报名人数的十倍,比今年也增长了26.6%。此外,中国政法大学报考人数达到9000多人,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报考人数近7000人。
  金融、经济、管理类专业受到考生青睐,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会计、财经、企管、经济等专业的报录比均超过5: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MBA等专业报录比预计达到10:1;北交大的会计硕士报考人数竟然比去年增加了245%。
  此外,伴随着教师职业受到青睐,选择攻读教育硕士的考生也大幅增加,首师大教育硕士报考人数猛增251%。全球汉语热的升温也使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竞争激烈。首师大汉语国际教学硕士报考人数增幅超过170%;而北京语言大学相关专业的报录比高达13:1。

    经综合分析,导致考研“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逃避就业。

  业内人士分析,明年全国毕业生又增加了30万人左右,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部分学生选择考研。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还能多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这也是部分考研学生不自觉的心理抉择。

  二,专业学位的扩招。

  2009年国家调整招生政策,专业学位首度向应届考生大幅放开,除少数几个专业学位外,应届考生也一样可以报考。广大学生通过一年时间,对专业学位有了更多了解;而选择专业学位,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出路。在这种思想驱使下,更多的学生会选择考研。这也是考研不断升温的原因之一。

  三,为了好就业。

  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文凭是进入某个公司、或单位的敲门砖,如果缺少这一纸文凭或者文凭低一点。进入某个单位的梦想很可能成为泡影,所以为了得到更好、更理想的工作,很多学生会选择考研。选择用更长的时间换取更好的就业平台。

  每个人选择考研,都有自己特殊的原因和理由,但是以上三点却是大多考研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有一个成功的收获,那怎么从151.2万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佼佼者呢?

  首先正确的考研心态很重要,但要考研成功,合理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比如:考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怎么去复习、怎么去安排时间、怎么合理安排学业和考研的冲突、需要不需要报班、报什么样的辅导班、尤其是公共课的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如果一个地方出现失误,很可能导致考研没有结果。

  在考研热不断攀升之际,如果不想远离考研,想要成为考研的佼佼者,要安排好准备工作,也要保持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