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将造就国际化新广州?痴人说梦


 历时15天的第16届亚运会今晚降下了帷幕,曲终人散,广州进了入了后亚运时代,亚运会能给广州带来什么呢?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2009中国国际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发表了《影响力就是生产力,主办权就是发展权》的主题演讲中放言:亚运会举办,将造就一个率先实现基本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广州。果真如此吗?我们先来做一下国际化城市的知识普及吧。

 

一、国际化城市的含义

1国际上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国际化大都市是指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实力和相应的认可规模,并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

2国内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并对世界和地区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


    二、国际化城市的分类

1综合性国际化大都市

综合性国际化大都市主要代表城市有: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

2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

1政治型代表城市有华盛顿、日内瓦等;

2金融型代表城市有法兰克福、苏黎世、洛杉矶、香港、新加坡等;

3工业型代表城市有芝加哥,它是美国五大湖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

4文化型代表城市有雅典、罗马、开罗等;

5旅游型代表城市有维也纳、巴黎、悉尼等;

6宗教型代表城市(一般通称国际化城市)有耶路撒冷、麦加、梵蒂冈等;

7总部型代表城市有日内瓦、纽约等。

——不知道我们的刘大官人认为后亚运时代的广州是上述中的综合性国际化大都市呢?不是7大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大都市中的哪一类?

 

三、国际化城市的指标

判断一个城市是不是国际化大都市,目前普遍的判断标准包括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的三大类17项具体指标。

一、经济指标

1、人均生产总值

1—1.2万美元

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70%以上

3、外贸依存感

30%左右

4、科技研发投入GDP占比

5%以上

5、城市规模

800-1500万人口规模

二、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指标

1、人文发展指标

0.9以上

2、人均住房面积

25平米以上

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0%以上

4、轨道交通空运比重

50%以上

5、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

4500万人次以上

6、信息化综合指数

80以上

7、空气污染指数

小于3

三、国际开放交流程度指标

1、跨国公司进驻数量

世界500强50%以上设立分机构

2、外国金融机构数量

100家以

3、年入境人数

600万以上

4、国际会议次数

80个国家或地区参加的会议150次以上

5、外籍人员比例

5%-20%

——对照上述17项指标,请问我们的刘大官人后亚运时代的广州有几项能达标?

 

我认为广州在国际化大都市之前,还是先沉下心来务实一点解决广州的中国化吧。并且,解决广州的中国化问题当务之急是淡化广州的方言粤语在广州生活中的影响力!!!否则,企望通过举办亚运会而大兴士木兴建的那些高楼大厦、亚运会期间车辆单双号和每天多次洒水来减少的空气污染等来实现广州的国际化,无异于痴人说梦!!

 

广州各大报纸夹杂着的让外地人根本看不懂的广州白话,差不多可以算得上是广州的一个特色了,貌似这些报纸只是给广州本人看的,外地人看不看或看不看得懂无关紧要。

 

广州本地的电视台和广播台,主持人满嘴跑马,80%以上节目都是粤语,让外地人感觉上是置身国外.........

广州大街小巷上,粤语似乎是一种官方语言......

 

做为一个中国人,到了中国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广州,如果想要在这个地方得到较好的长久的发展,得沉下心来先学会粤语,否则将会面临很多不便甚至是排斥,无形中增加了外地人在广州生存和发展的成本,当然也会无形中增加广州吸纳优秀人才的机会成本。

 

粤语,让广东将自己“独立”于中国之外,淡化粤语在广州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推广普通话、实现广州在语言上的“中国化”,才会为广州走向国际化奠定其实的基础,如果政府有心推动这项工作,可操作性极强:

1、各类新闻媒介只保留同类媒介中最受广州本地市民欢迎的通道,如本地电视台、广播台保留一个粤语版的,其它的都改用普通话;各大报纸只保留一两个版面(类似于“街头巷尾”这样的版面)可以用粤语,其它的都有标准的汉语言文字;

2、政府组织普通语推广大赛,针对各种社会群体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类型的比赛;

3、街头及社区进行“清理活动”,除了那些历史悠久的名圣古迹的牌坊和撰文保留不变外,街头的店面招牌、户外广告等能见到的文字全部换成标准汉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