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栋
25日,静安区11.15善后工作小组公布了每位遇难者96万元赔偿和救助金的具体构成。除去政府综合帮扶和社会爱心捐助资金31万元以外,事故责任单位将承担65万元的一次性死亡赔偿金。(11月25日中新网)
静安11.15重特大火灾由谁埋单?一直被社会关注。11月25日中新网显赫标题告诉公众:上海火灾死亡赔偿金将由责任单位承担。在这之前公布的每位遇难者96万元赔偿和救助金构成中,事故责任单位只承担了65万元一次性死亡赔偿金。其实,事故责任单位还将承担受伤人员的伤残赔偿、失火房屋和财产损失赔偿金。
96万元中的31万元,是由政府综合帮扶和社会爱心捐助资金支付。也就是说,纳税人和献爱心者“被埋了单”。惯例使然,上海市政府的综合帮扶和社会爱心捐助机构,也没有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就把1798万元“综合帮扶”“爱心捐助”了,实质上纳税人和献爱心者在为事故责任单位承担经济责任。
这就是,我们的重特大事故为何屡禁不止的原因。威远一座个体小煤窑发生透水事故,为了救人举全省之力抢救,从人道主义角度这是对的。但从经济角度,所有费用都应有事故责任单位埋单,那怕为此煤矿破产。政府协助救灾,但不承担一分一毫的经济赔偿责任。
为让公众明明白白地知道静安11.15火灾事故责任追究的公正性:包括法律、经济、行政责任。笔者以为,国务院调查组在向相关方面提交专题报告书时,应通过媒体全文公开报告书内容,让公众知晓。
有例为证:14年前的冬天,香港嘉利大厦遭遇5级火警(仅次于需要出动军队的最高灾情警报),造成41人死亡,80人受伤。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座城市所遭受的最严重、整整燃烧了21个小时的火灾。它就是由一个法官牵头的调查委员会独立主持调查,并全文公布报告书。调查结果,也是小小的电焊火星引起的惨案。
它对政府、公众的震撼力和警示性,使这场大火,成为香港城市史的分水岭。那场火灾之前至1968年,香港共发生过22起5级大火;之后至今14年,仅发生过1起5级大火。
上海静安11.15火灾能否成为上海城市史的分水岭,就看能否公正、公开地公布11.15火灾真相和处理的全过程。它事关民生,事关政治,事关冲破“潜规则”。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