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国之后,发现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每一个中国人都认为中国的汽车很便宜,不仅大小老板们,而且几乎所有的白领都已经拥有或想要拥有私人汽车,有上班族甚至借钱买汽车,他们买车就像当年全国人民买日本砖头录音机一样。从此,中国诞生了一个新兴的阶层——车奴。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汽车驾驶人已达1.38亿人,是汽车保有量的1.81倍。
大部分人不知道,汽车是一个消耗品。买了每天都在损耗、折旧的汽车以后,每个人都觉得很神气,但大部分人的生活丝毫没有改变,他们不知道有车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的私人汽车只能充当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周末照样在家睡大觉。以前上班骑车十几分钟的路,现在开车因为堵车常常需要一两个小时,他们不仅为北京成为中国的“首堵”和世界的“堵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城市的尾气污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外国什么都贵,只有汽车最便宜;中国什么都便宜,只有汽车最贵。在中国买汽车太贵了:在德国买宝马的钱,在国内只能买桑塔纳。(中国有最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和原材料,为什么会有全世界最贵的汽车呢?我认为,除了官僚体制造成的高昂的管理成本和资源浪费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的核心技术和品牌都掌握在外国资本家手中。)我们买了全世界最贵的车,却不懂开车礼仪,实在是不应该。
我在欧洲开车10年,行车50万公里,基本上没有摁过喇叭,我也几乎听不到任何人摁喇叭。在欧洲,摁喇叭是骂人,是下三滥的事情,尤其是对行人和自行车摁喇叭,为所有人不齿,为所有人深恶痛绝。实在需要提醒前面的车或行人的时候,也是用打远光灯代替。而在国内,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在行人后面摁喇叭,就像以前皇帝巡游时代鸣锣开道,就像是在说:“让开!滚开!没看见我的汽车吗?找死呢?”有许多人一天不摁喇叭,他们会死掉,对于这些有着严重心理和生理疾病的行车人,我们应该表示同情,本着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原则,我们都应该原谅他们天天摁喇叭的恶习。
许多人喜欢抢道,不愿意停一分钟,不愿意慢一秒钟;超车或并道时随心所欲不打转向灯,却永远不让别人的车并道,永远不给行人让道。我有朋友,当他想并道的时候,后面的车不给他让道,他便在车里骂中国人没有素质,可是,当另外的车要并道的时候,他却在车里说:“我才不让你加塞呢。”在欧洲,并道时,前车打了转向灯,后车一定会减速或停车让行,我从来没有见过不让道的情况,这是基本礼节。前车并道以后,一定会打双闪灯三下,表示感谢。
在欧洲,主路、次路分得特别清楚,次路上的车一定要让主路上的车,如果没有红绿灯,主路上的车完全不必理会次路上的车,可以全速前进。如果没有主次路之分,在岔路口,一定会减速或停车,观察后,再行车。而国内,主路、次路分得不清楚,许多人常常从次路直冲主路,迫使主路上正常行驶的车急踩刹车。
在没有红绿灯的路上,或在人行道上见到行人,一定会减速,甚至会远远地停下来,让行人通过。为什么要“远远地停下来”呢?因为怕吓着行人,汽车没有减速或没有停下来,行人是不敢通过的。在欧洲,几乎没有与行人抢道,不给行人让道的情况。我常常看到,一些老头、老太太拄着拐棍,颤颤巍巍,一步三摇,却坦坦然然、不慌不忙穿过人行道或马路,决没有司机摁喇叭或强行,我都特别感动。在我国,常常看到年轻人甚至老人和儿童快步或跑步通过人行横道,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司机素质太差了。
有人辩解道:“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人多,如果不和行人抢道,他们永远过不完,我这车就不要开了。”对不起,就是这样的,行人过不完,司机也不能摁喇叭和抢道,就得一直等下去,直到行人通过。我回国后,一直坚持这么做的,没有耽误行车。这样的辩解只是不想让道只想抢道的借口。如果实在等不起,那就不要买车,那就不要开车,没有别的办法,这叫以人为本。
下雨天,一定要把车速慢下来,尤其是前面或马路旁边有人时,决不可以呼啸而过任由路上的积水飞溅路人;前面或对面有车时,决不可以开远光灯,而我们常常只顾自己看得清,不顾前面或对面车主的感受。
一般司机都会在车内放有垃圾袋,车内的垃圾决不可以从车窗扔出窗外,以免砸伤、污秽或惊吓别人,而我们的司机为了保持车内清洁,常常喜欢随手把车内的废纸、烟头、塑料瓶等扔出窗外,甚至朝窗外吐痰、擤鼻涕……
在欧洲,下雨天开车,即使是白天,也要开大灯。事实上,只要,光线不好,比如阴天、雪天、雾天、傍晚、早晨都要开大灯,否则要罚款扣分。而我们在下雨天,在傍晚,很少有人开灯,也许是为了省油,却非常不安全。
路口30米处,不许停车。马路中间、人行道上、商店门口决不许停车。出租车为了拉客,常常会在离客人最近的位置停车,而不管是否停在路口或马路中间或人行道上,而在欧洲,客人决不会在马路中间招车;即使客人在马路中间招车,司机也一定会把车停在路边,或允许停车的位置。
除了工程救险车、消防救援车、医疗救护车或警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的车辆以外,任何社会车辆、私人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应急车道内停留。而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常常表现在见缝插车,尤其在一些堵城,许多被堵车辆为了赶时间,挤满应急车道,导致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无法进入,延误了救人救火的时间。在欧洲,即使在特别拥挤的路上,即使在逃离灾难现场的路上,也都是谨守交通规则,没有人抢占应急车道。
在欧洲,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奇观:救护车、消防车或警车的警笛响起,马路上的汽车就像操场上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立即向两边闪开,空出一条车道,让紧急车辆通行。在国内,也能常常看到这样的奇观:救护车、消防车或警车的警笛响起,马路上的汽车全部集体失聪,无人应答。
中国的“堵城”越来越多,不仅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南京、西安、沈阳、成都、厦门、济南、南宁、柳州、郑州、昆明、武汉、重庆等城市也纷纷加入“堵城”的行列。我们治堵的思路基本上是硬件上的扩张,极少有软件上的对策。我认为,80%以上的堵车是由于司机不守交通规则和不知道行车礼让而导致的。如果我们都能遵守交通规则,遵守行车礼仪,“堵城”的拥堵现象一定会大大改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