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的艰难抉择!




宏观经济政策的艰难抉择!

2010年11月21日/董秀成

 

    面对物价上涨趋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已经明显变化,近期中央银行开始收紧银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息,标志着最近几年一直坚持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发生逆转。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整,目的是加强流动性管理和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进而抑制通货膨胀预期。

    如果货币政策调整效果不如人意,预计国家将会改变财政政策,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向适度从紧财政政策,那将意味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正式迈向“从紧”,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房价过快增长,采取政策手段是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并带有明显的“行政干预”色彩,其良好愿望是通过适度货币信贷政策和行政干预手段,在对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促使房价回归理性,但又不愿意因调控房地产而伤害经济发展。

    从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来看,成绩是显著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化趋势被明星遏制,房价不断上涨的趋势被遏制,但与老百姓预期有明显落差,因为房价并没有实质下降。

    在房价居高不下之时,通货膨胀预期又明显增加,物价持续上涨让人们将关注点由房价转向物价,“衣食住行”等重大民生问题全面令人担忧,因此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转变就是国家的必然选择。

    然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也具有很大风险,政策效果是否有效也值得担忧,因为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还没有消除,美国经济政策依然维持宽松,中美经济政策缺乏协调和同向性,对世界经济今后发展趋势的影响深远。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全球流动性增大,中国适度收紧货币尤其是提高利率和人民升值预期,将促使国际资金流向中国,很有必要可能让中国货币收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美元发行泛滥,美元持续贬值,全球大宗产品尤其是资源和能源产品价格将持续走高,中国将面临持续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也可能对国家宏观政策效果产生抵消作用。

    同时,由于货币从紧和财政收缩,中国经济增长可能面临下滑趋势,本来已经严峻的就业问题将更是遭遇雪上加霜。一旦经济增长出现快速回落,尤其是增长速度低于8%,就业形势将更加难以想象,股市和房地产再度陷入萎靡,届时“保增长”将再度成为政策目标的核心,国家宏观政策将再度调整和变化,政策稳定性将难以保持,经济发展将出现更加严重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