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透露市场心态不稳


  尽管本周一沪深股市运行已经比较平静,行情波动有限,但周二大盘再次大跌。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始于上周四尾盘的这轮瀑布式跳水,令人心有余悸。这倒不仅仅是因为短短4个交易日内,股指从接近3200点的位置一下子跌落到2900点以下,几万亿股票市值就此烟消灰灭。问题还在于,这一跌把原本市场的看多心态都跌没了。人们开始考虑的不再是大盘还能涨到哪,而是下方的支撑位在哪里了。

  这几天的暴跌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股市的预期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这次股市的暴跌似乎既有道理又没有道理。说有道理,那是因为大盘连续上涨了一个多月,本身就有相应的调整压力。而且作为引发行情产生的最直接因素美元贬值,在最近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这就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下跌,从而对境内的商品期货市场及相关的资源类股票等构成了不小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大盘下跌甚至暴跌还是有理由的。但是,换个角度来说,美元从长期趋势看还是在走弱,世界性的通胀仍在持续,国际上因为流动性泛滥而导致的资金向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的流动一直在进行。

  我们曾经分析过,本次股市上涨很大程度上与境内的政策面及基本面没有太直接关系,它更多是一种货币现象。现在看来,这些因素并没有根本改变,这样自然也就不存在股市暴跌的前提。所以,如果要全面地分析这次股市的暴跌,一些技术性的因素(譬如石化双雄的突然拉高等)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原本,股市下跌是必然的,但是出现如此大的暴跌则是偶然的。但既然是在不应该出现暴跌的时候出现了暴跌,这背后的市场心态就值得研究。必须承认的是,这波行情启动时很多投资者(包括相当数量的基金),都是准备不充分的。但当行情以轧空的形式向前推进时,又极大地刺激了各类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在这个时候,很多人是抱着“抢一把”的心态在操作。也因为这样,就出现了市场热点转换很快,个股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等状况。而且,因为行情的内在动力是资金的不断流入,并没有什么政策利多乃至企业业绩提升的事情出现,所以,尽管来势很猛,但基础并不是很扎实,并不具备展开系统性大行情的基本条件。以至于当“石化双雄”出现明显上涨时,市场心态就迅速变坏,投资者普遍不敢进一步做多,相反开始全面做空。在这里,市场的投机性表现得一览无余。应该说,这种状况也与当前行情的性质有关的,毕竟是社会资金在各种力量的共同制约下流向了股市,这种制约不具备强制性,所以随时会改变。

  经过一波大跌以后,股市会慢慢企稳,由于推动行情运行的基本条件并没有改变,因此后市还是有机会重拾上升通道的。但是这个时候大家应该清楚,股市即便是经过了调整后再上涨,其基础仍然不那么坚固。投资者心态的不稳定,决定了行情在运行中的震荡会加大。最重要的是,人们对大盘的走势要有一个理性判断,那就是后市虽然会上涨,但空间未必大,现在预期过于乐观并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