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3624
从哈佛到西点 邹蓝
这次在美国的活动日程,从波士顿开始。老板的英文读音是“波士”,我们开玩笑说波士顿是“老板屯”。这是美国独立史上的重要城市。有名的反抗英国政府横征暴敛的“波士顿倾茶案Boston Tea Party”,就发生在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地区的的反英志士头上戳一根羽毛,装扮成摩霍克印第安人而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342箱茶叶从船上扔到海水里。这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第二天傍晚才来车拉我们去新罕布什尔州达勒姆的新罕布什尔大学,我们就有了在老板屯逛大半天的机会,自然要到“发案”现场去参观一番。工作人员穿着二百多年前的服装,给络绎不绝的各国游客解说,完了还“唆使”游客把写着“茶叶”字样的一个白布口袋抛到船舷外的海水中,以再现当年多年倾茶情景。以此进行美国的革命传统教育。2010年,美国政治中出现了Tea Party茶叶党(实际上应该叫茶会,不过美国聚会也叫party党,因此茶党倒也可以,那么说,1773年的波士顿Tea Pary,就是波士顿茶党)的现象。
在波士顿,我发现公共告示除了英文外,还用西班牙文。感觉讲西班牙语的人并不多。后来知道,五六十年代臭名昭著的绿色魔鬼、控制拉美水果业(主要是香蕉园)的联合果品公司总部就在这个城市。大概是原因吧。
世界名校哈佛就在波士顿(实际在有查尔斯河一水之隔的坎布里奇),与麻省理工学院紧挨在一起。我们也很有兴趣。同伴何在哈佛工作过半年,自然责无旁贷地领路。
哈佛大学我认识的人很少,不过其中一个倒是全球有名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教授,他主持哈佛国际发展研究所HIID,曾为南美国家解决过恶性通账问题,他也是苏联休克疗法的设计人,对转轨经济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对中国颇有学术兴趣,到中国考察改革的次数不少。1994年10月他在上海开会讨论转轨国家经改问题,邀我到上海去参加该会。1995年他在北京开会,还是我和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的黎恩为他作翻译。这次到哈佛参观,正值周末,学校没什么人,所以也没有专门去找他。也许是找也找不到他:萨克斯教授忙得很,也是全球飞的人。何况美国的规矩是事先约定才能登门。
哈佛也是个没有围墙的学校,历史悠久,号称还没有美国的时候,就有哈佛了。当然美国的历史是从1776年算起的,自然比不上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哈佛。虽然是周末,各学院,系的大门还是开着,我们一路逛去,先后进了设计学院,法学院,哈佛燕京研究所和图书馆,到了校图书馆。也算是到这所世界名校感受了一下。
后来到了纽约。总领事馆的张博士是我国内的老友,正在那里担任领事,从事对美国经济的研究。听说我到了,和他的同事罗领事就找了个时间开车过来,拉我们出去逛了一大圈。到哈德森河边120街一带,先是看了南北战争时北军总司令,后来的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墓(看过后才知道南京中山陵以此为蓝本而建),百多年前的1879年,他到中国来访问过。随后我们又到旁边看了大清国李中堂大人手植的两棵树。虽然已经是四月下旬,寒雨冷风中,树木尚未回春。这里与曼哈顿中城的繁华,简直是两个世界。见不远处有巍峨的教堂。便进去参观一番。原来这个教堂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送给其母的生日礼物。这样说来,这教堂与我们还算沾得上边:LEAD(环境与发展组织)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成立的,至今还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大笔捐赠。我们是LEAD的受培训学员。教堂里面乐团在彩排。在红尘万丈的曼哈顿,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有如此让人心情平静的音乐,实在难得。我们因为还要赶往一百多公里外的西点,所以不能久留聆听。
图一,曼哈顿上区,120街的格兰特总统陵墓,俯视哈得孙河;图2,哈佛大学大院中的哈佛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