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报告淡化央行加息意愿


  随着PMI数据的公布,对于央行年内是否会再次加息的猜测再次甚嚣尘上。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更是指出,现在应该是货币政策转向的时候了。而今天下午大盘在冲关途中的突然崩盘也有担心央行再加息的意味。

  但看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笔者发现,央行对于是否再次加息处于犹豫状态。央行多次强调的是逐步引导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而对于是否将很快再次加息,央行则讳莫如深。

  其实从央行其他的措辞中,不难发现,央行对于加息有些不太情愿。因为央行着重指出了两点:首先,国内的消费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众所周知,加息肯定会抑制消费,特别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而在中国货币乘数下降的情况下,如果再次加息,那么对于消费的负面影响是央行不愿看到的。

  而另外一点则是来自国际上,目前国际上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发达国家一般采取持续宽松的政策,而新兴市场多采取退出政策。比如印度、韩国、巴西等国都分别采取了加息的举措。对此,央行提出,套利资本的逐利性将使得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和资本流动面临压力。此前,习性市场国家都对跨境资本流动加强了监管,巴西更是祭出了金融交易税这种反常规的监管办法。

  但相比之下,中国仅仅是通过对热钱的违规调查对热钱进行威慑,其效力肯定会小于其他国家的措施。因此,如果再次加息,中国必须事前采取更为严厉的资本监管措施。

  此外,从客观上讲,此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也使得加息很难出现,毕竟船大难掉头。从货币投放角度来看,中国三季度依然保持了大量的净投放。因此,央行下一步的措施,应该是通过多种措施(包括空开市场操作甚至要求证监会配合加大新股发行力度)来沉淀流通中的货币。

  再次加息或许将成为一系列政策中最后的选择。而这种选择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cpi和ppi持续走高,并cpi超出3.5%

  2.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回落或中国对跨境资本的监管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3.人民币贷款持续高于预期

  4.房价依然高企

  央行这种对于加息的模棱两可的态度,将使得股市的波动期延长。因此,不要担心踏空,机会总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