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我军现代化军事人才战略,是我军新时期军事变革的一项重大举措。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对我军干部培养制度做出了历史性改革。自199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部队签约培养国防生开始至今,已经有117所高等院校为我军培养军事人才,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和军队预备军官双重身份的国防生也逐渐成为高等学校中的特殊群体。推进新军事变革,关键在人才。[1]p6培养人才,关键在高等院校。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肩负着主要责任,面对我国高校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的形势,国防生作为普通大学生和未来现代化国防人才,肩负着守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圣神使命,加强对国防生法制教育 1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笔者对国防生法制观念的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国防生法制教育的现状,试图从中找出应对国防生法制教育的对策,从而更好的引领国防生面对普通大学这个小社会以及未来投身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一.国防生作为特殊群体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完成规定的学业和军政训练任务并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国防生作为普通大学生和军队预备军官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与普通大学生有着众多区别。

  (1)学籍管理的区别。新国防生在新生报道时不仅要到高校报道,同时也要去驻本校的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选培办”)报道,复检合格后与选培办签订《国防奖学金协议书》、填写《国防生登记表》,国防生档案单独管理。国防生转专业或者转学必须向驻校选培办申请并经军区干部部门同意方可。

  (2)日常管理的区别。国防生毕业后会定向分配到部队担任军队干部,选培办会在此方面加强培养军人的基本素质,所以选培办有一套固定的日常管理制度。国防生要受驻校选培办和所在院系的双重管理,平时必须参加必要的训练,每年寒暑假由选培办组织集中进行军政训练。国防生必须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禁忌和保密等规定,从高校就开始培养军人应有的本色。

  (3)报考研究生的区别。国防生一般毕业后会被直接分配到基层担任军官,考研必须符合相关条件后向驻校选培办申请并经军区干部部门批准。国防生考研的学校也有限制,必须是军队院校、军队科研单位或者与军队有签约的普通高校。

  (4)违纪、违约与淘汰。国防生严重违纪、学习成绩不符合相关要求或者身体原因会被取消国防生资格。国防生违纪不仅要受到学校的处理,而且也要受到驻校选培办的处罚。国防生违约后会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理,并将违约和处理情况记入个人档案。

  国防生与普通学生的区别就意味着对国防生法制教育有别于普通大学生,对此,各院系和驻校选培办要充分认识到国防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重大、长期的工程。

  二.加强国防生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

  国防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肩负着推动祖国国防现代化事业的神圣使命,国防生素质的高低特别是法律知识多寡和法制观念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军队是否能够吸收高素质人才投身于祖国的强军计划 2之中。

  (1)首先,国防生作为普通大学的大学生首先就要有法制观念,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其他普通学生做好榜样,显示出国防生不同与普通大学生的优良作风,才能成为普通大学中佼佼者,将来更好的服务于部队。其次,国防生作为人民军队的后备军官,只有增强法制观念才能更好的适应部队这个纪律严明的大家庭,促进国防建设的发展进程。

  (2)现代战争打的不仅仅是高科技,更是人才,而关键在人才的素质。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法律战也随之成为战争激烈的角逐点。作为高素质人才中的一员,国防生更有必要学好各种军事法规,比如《兵役法》《现役军官法》等,以便在未来战争中夺得制高点。

  (3)作为未来军官的一员,和普通老百姓出现各种摩擦不可避免,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军人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军人要学好各种法律法规以应对各种事件,这也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热爱人民”就要用各种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防损害人民的利益,为军队抹黑。

  (4)面对新军事变革和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军营,为祖国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新兵具有和普通军官相同的素质,法制观念比较浓厚,崇尚民主与法制,这就要求军官必须依法办事,努力学习各种法律知识,构建民主、和谐的军营,为大学生士兵构筑一个温暖的家。

  高等院校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这就为国防生学习各种知识提供了便利,国防生更应该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努力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将来更好的改善我军干部队伍素质结构,成为我军“战斗力新的增长点”。[1]p7

  三.我国国防生法制教育现状

  目前众多院校将国防生与普通学生集中进行教育培养,从而忽视了国防生作为特殊群体与普通学生的区别,在法制教育上千篇一律。而国防生法制教育主要是由部队的一些规章制度来自觉调整,这就使得国防生的法制教育没有一个系统的过程,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笔者经过问卷调查 3,通过与普通学生的调查数据对比,从中发现了我国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观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 国防生法律观念强于普通生,但感性认识强烈,缺乏理性思维。 4

  国防生在校期间受到所在院系和驻校选培办的双重管理,各个驻校选培办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注意加强对国防生的生活、学习、法制教育等方面的督促和检查,而普通学生主要处于一个较松散的状态,各院系平时对普通学生与国防生各个方面的检查和监督较少。这一方面使得普通学生法制观念弱于国防生;另一方面也使国防生对法律缺乏理性思考,在为人处世方面处于感性思维的控制。

  2. 政治素质过硬,但法律知识匮乏。

  国防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参加各种必要的军事、军政训练,这一系列的举措培养的国防生基本的军人所具有的某些素质。国防生教育中,政治素质处于首位,而政治素质中也灌输着各种法律对军人的基本要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就是最好的例证,国防生凭借着这种政治素质也能够分辨是非。但是,国防生在遇见具体的问题时,由于自身法律知识的匮乏,只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作出回答。 5

  3.法律意识依然比较淡薄,缺乏法律信仰。

  国防生在大一时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但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大多数国防生依然不能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 6,所学知识也只是对某些考试的法条达到背诵的程度,在实践中不能很好的得到落实。国防生在处理事情时依然首先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没有达到信仰法律的境地。了解某些法律知识并不代表就有法律意识,也不代表信仰法律。

  四.加强我国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探究

  面对我国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教育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探究,笔者从五个方面来研究国防生法制教育的对策。国防生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法制教育有别于普通学生,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关系重大,直接关系着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对国防生的法制教育需要驻校选培办和各个院系的共同努力。

  (1)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首先,高等学校要依法制定各种校规校纪,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严格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将法制理念渗透到每位同学的心中,提高普通大学生整体的法制观念。其次,高等学校要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法制教育,多开展各种法制教育活动,积极鼓励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成立法律咨询中心免费为全校学生作法律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再次,高等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对校内校外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决不让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将魔爪伸向学生,维护学校安宁的教育环境。最后,驻校选培办要重视国防生内部的法制教育环境,为国防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绿色“小军营”。

  (2)合理设置国防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国防生作为特殊群体,既要接受学校的普法教育,学习各种法律知识 7,而且应该接受各种军事法律法规的学习。首先,高等学校要集中针对国防生特点展开法律法规的教育。高校既要积极填补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法律盲区,更要考虑到国防生特殊群体的需要展开教育,合理的设置教育内容,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其次,驻校选培办要积极组织国防生集中学习军事法律法规,包括《国防法》《兵役法》《现役军官法》等等,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将法制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在法制教育中,既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发挥道德对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法律对人的行为的强制规范作用。

  (3)改革国防生法制教育方法

  对于国防生法制教育的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将手各种法条和课本知识,面对国防生的各种困惑,高等学校可以凭借其优势教育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国防生答疑解惑。高等学校法学院要发挥优势,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既能够为全校师生解决一些实在的问题,更能够普及法律知识,锻炼自己的法律技能。驻校选培办还可以和法学院或者法庭联手,组织国防生去模拟法庭或者法院旁观,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从中汲取各种法律知识。高等学校进行法制教育时还可采用多媒体教育的方式,为大家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片或者央视《今日说法》等栏目的内容,让大家看完后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驻校选培办应该积极与所在军区的军事法院或者军事检察院联系,邀请一些法官或者检察官为国防生做法制宣传报告,让国防生们了解现在以及以后步入部队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学校要创造环境让同学们利用互联网了解我国最新的法制案件和法制发展状况,从中吸取教训。总之,法制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高等学校和驻校选培办要集思广益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4)加强国防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驻校选培办积极选择精通法律的干事作为国防生的法律咨询老师,为大家不定时的提供法律咨询和开展法制教育工作。

  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整合,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首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院培养工作要突出重点。要与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相结合,要以中青年骨干为重点,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3]p29其次,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学院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培养费用也会越来越高。随着需要培养的人数越多,经费必将捉襟见肘。为此,学院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保证师资培养经费预算单列、专款专用。再次,坚持以教学为本,注意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学院的师资队伍培养要围绕教学来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可采取如下途径:首先,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如:讲座、研讨班、教育理论学习班、教育技术培训班等,促使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其次,制定各项政策来进行引导,如:任命一批教研能力强的教师为主讲教师,并提高相应岗位的课时补贴;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教学研究水平提出明确要求,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和论文同等对待等等,积极鼓励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充分肯定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使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3]p29-p30

  (5)更新国防生培养观念。

  国防生的培养关系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驻校选培办和各院系作为国防生培养的主阵地,应该不断更新培养观念,顺应部队实际发展状况,紧跟时代潮流,为部队培养一流的人才。在法制教育方面,驻校选培办和各个院系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敢想、敢干、敢于创新,改变以往顺其自由发展的培养模式,紧紧跟着新军事变革对军队人才的要求走。

  驻校选培办和各个院系必须充分领悟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的深刻内涵,宣传法制教育从自己做起,改革工作思路,努力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观念,适应我军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

  面对新时期军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探究。笔者认为通过对国防生法制教育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将会更好的推进我军法制化进程,提升我军战斗力和凝聚力,进而构筑起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钢铁长城。

  [参考文献]

  [1]解放军干部部.《中国国防生》[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6

  [2]陈非飞.《大学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湖南大学,2008

  1 笔者认为国防生法制教育不仅指国防生必须遵守我国宪法、刑法等狭义的法律规范,而且还包括遵守军队内部法律规章制度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等最广义的行为规范。军人不同与普通民众,只有服从高度严明的法纪才能在战争中夺得胜利

  2 本文所指强军计划不同与2002年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在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由部分地方普通高校为军队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而是指我军依托高素质军事人才强我国防。

  3 笔者随机对我国北方某高校45名国防生和45名普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认真分析,从中探究我国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观念的现状。

  4 以问卷调查第21题为例,笔者故意渲染此题的情景“一名13岁的中学生在夜晚抢劫了一名女大学生后残忍的将其杀害,您认为该中学生是否会承担刑事责任?”其中23名国防生认为:会,依照我国《刑法》应该负刑事责任,但罪不当死,关若干年后就出来了。从此题中看出多为国防生考虑到了刑事责任年龄,但法律知识欠缺,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来选取答案,欠缺理性思考。本题正确答案是:不负刑事责任。

  5 以问卷调查第5题为例,“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有20名国防生的答案是:不清楚。有10名国防生的答案是:只要是损害了我的合法权益,法律就应该永远保护。从中我们看到国防生法律知识的匮乏,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衡量法律。

  6 以问卷调查第9题为例,“您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状况是?”有21名国防生的答案是:有兴趣就听,不敢兴趣就不听。还有5名国防生的答案是:做其它的事,看英语、看小说、睡觉等,或者翘课。

  7以问卷调查第11题为例, “您认为我国部门法中您希望深入学习、了解的有?”有25人选择宪法,21人选择经济法,20人选择民法,19人选择刑法,17人选择国际法,14人选择诉讼法和行政法。

发表于《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