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唱空”变调成“挤压”
在中国经济实力日渐强盛之后,国际上唱空中国经济的声浪正逐步演变为“挤压”声浪。
就这一轮金融危机期间来说,部分经济学家和基金公司分析师成为唱空主角。这与华尔街一些人专门选择做空与中国有关的股票和债券有关。散布“中国经济崩溃论”,一方面是为了解释其投资策略,一方面也是希望制造相关舆论,使中国经济受到打压,以从中牟利。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责任论”被一些政客频频运用。前不久,还有人试图渲染“G2主导世界经济论”即“中美共治论”,企图让中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责任。
“责任论”的一个分支是“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先是美国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 5月24日在上海一项活动上发表演讲称,美国企业担心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进程出现倒退,而且美国企业对此的担忧达到了10年来最严重的程度。美国商务部主管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助理部长桑德斯5月20日表示,中国政府要求外资企业进行中外合资和技术转让等,这对美国航空业进入中国市场构成了障碍。今年3月中下旬,中国美国商会还公布一项调查,煞有介事地称“不被欢迎参与中国市场并进行竞争”的企业数额增加到受访企业的38%。以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为首的西方媒体,抓住这些新闻线索,以“力拓案”“谷歌事件”等为由头,大肆炒作“中国投资环境恶化”。
与此相通的是,在铁矿石价格博弈和中国稀土出口问题上,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西方一些政客、学者以及金融机构分析人士一屁股坐在自己的“利益坐标”上,通过各种方式散布舆论,对中国施压,甚至完全不顾事实。
自2005年起,中国钢铁企业被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所绑架。只要日本新日铁公司与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任何一家达成首发定价,中国钢铁企业就要被迫跟随。有报道分析,连续5年痛失“话语权”,令中国钢铁业损失惨重,过去6年中国钢铁商和铁矿石消费者,因价格谈判下铁矿石定价太高,损失高达7000亿元。快速提高的铁矿石价格加重了中国钢铁企业的负担,也加大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
但部分外国学者和媒体却强调是中国需求推高了国际铁矿石价格。不过,这一说法很难成立。中国2010年要进口5亿吨左右的铁矿石,占世界海上铁矿石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他国进口一两千万吨铁矿石就决定了中国5亿吨铁矿石的价格,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近期表示,中国不会盲目地跟进其他国家、地区所确定的价格,同时也不会强调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钢铁企业要执行中国的价格,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但对于国际炒家而言,他们是不会顾及中国国情的,只要有利于其炒作获利,就会不遗余力地操纵价格。
最近爆发的中国稀土“口水战”,则从相反的一面说明了“挤压中国”舆论的霸道气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则表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等政策可能会对美国国内的新能源相关产业造成不良影响,已基于《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展开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中方将涉嫌违反WTO协议。日本也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涉嫌违反WTO协议。前不久,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堂而皇之地发表了一篇名为《从稀土出口看中国流氓经济》的评论,文中就稀土问题恶毒攻击中国,指责中国是一个不肯遵守游戏规则的流氓经济超强,甚至称中国的稀土政策是“无赖国家”的表现。
他国拿铁矿石价格出口挤压中国不算流氓,中国刚刚收紧一点稀土出口就被诬为无赖,这是何其霸道的逻辑。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30%多一点,却长期向全世界供应90%以上的稀土资源,并且是低价出口。这种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的环境问题,代价可谓昂贵。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对稀土生产和出口加强管理和控制,核心目的就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中国自身发展负责,也是对全球经济发展负责。
今年7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亨弗里斯向国会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报告中披露,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36%、13%、19%和5.5%,但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7%,其他三国的产量都为零!一些国家将自己的稀土资源“藏”起来,而使用从中国进口的低价稀土。如果中国稀土继续滥采、低价销售下去,将不利于全球稀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10月26日表示,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不违反中国的入世承诺。限制重要自然资源的出口也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在这方面指责中国是没有道理的。中国领导人近日明确表示,有必要对稀土加以管理和控制,但同时要照顾世界的需要,不会把稀土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
最近接连上演的逼迫人民币升值“双簧戏”,则是美国近些年频繁使用的攻击中国、给中国施压的国际谋略陷阱。这是美国阴谋家的一着双杀恶棋。一方面,美国带头不断鼓噪人民币升值,目标就是打压中国的产品出口,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以减少失业和加快促进经济复苏。另一方面,美国加大印钞发行速度,加速美元贬值迫使中国不停地购入美国国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在借出近万亿美元给美国使用。不仅如此,将来美元大规模贬值时,美国政客还会把贬值的成因推给中国。美国成功地运用其经济、货币霸权肆意剥夺发展中国家利益。
美国财政部连续在4月15日和10月15日两次推迟发布汇率政策报告,看似一种妥协,但其运用这一手段施压中国、把中国拉进其设置的谈判体系的策略也是昭然若揭。他们准备好了一顶“汇率操纵国”的帽子,不时威胁要给中国戴到头上,其目的就是把汇率争端作为一种工具,服务于本国经济的调节。
从今年3月中下旬,130名美国国会议员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他们关注中国经济,当然不是关心中国人的腰包如何,而是关注他们在中国货币政策及金融体制下的潜在利益。
除了资源价格、汇率等热点问题,西方也利用中国的劳资关系、外汇储备、制造业、西部地区发展等由头制造话题,刻意制造“误读”,以期达到挤压中国的目的。
外国主导的舆论在国内得到呼应,也值得我们充分加以重视。除了纯粹认识上的差异之外,也需警惕和应对利益博弈中的内部因素。
今年5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一次会议上针对发达国家在铁矿石价格等生产要素上卡中国脖子的情况指出,我们的对策就是把国内的钢材需求降下来,同时整治“内乱”,严惩铁矿石采购过程中出现的“汉奸”。李毅中的这番话应当引起人们的警醒。我们在倡导和实践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平等合作的同时,也应当打击汉奸行为和汉奸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