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是民族工业国际化的终极武器


人口红利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上占据着很大的价格优势。然而近年来这种优势不断的因为人民币汇率问题而遭到蚕食。山姆大叔带着一帮西方布尔乔亚兄弟,整天叫嚷着让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未来国内企业再以价格优势争夺国际市场的局面或将不存在。中国制造如何破局?我想恐怕只有在海外树立品牌,提升无形价值这一条路可走。

 

谈到中国民族品牌的海外扩张,我们不能不提联想、海尔等这些电子制造企业,在这方面他们确实走在了其他产业的前边。然而作为国内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食品饮料业却在打造出中国自主世界名牌的征程中战果寥寥,这不能不称之为食品饮料行业的悲哀。好在国内的食品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海外品牌扩张的必要性,这其中像罐装饮料王老吉凉茶、干果巨头恰恰瓜子等企业已经开始做出了尝试。

 

然而,食品饮料企业要进入海外市场,其产品首先要通过非常严格的质量检测,这个通行证是品牌扩张的基础,也成为了很多民族企业国际化的一道“坎”。通过这样的检测,品牌也会因进入欧美市场而获得无形价值,不论在中国还是国际市场上,都为日后品牌的推广和定位打下很好的基础。而在国际众多检测之中,以美国的FDA检测最为严格。

目前得到这FDA注册许可的中国食品饮料企业屈指可数,可以拿来说事的更没几家。大家都知道王老吉凉茶,卖了百年的中国凉茶,经营了百年的王老吉凉茶品牌自然是有底子的,不怕严格,但在三年前接受检测时也都费了一番功夫,FDA注册许可的难度可见一斑。但是风雨之后见彩虹,王老吉凉茶通过了FDA检测获得之后,获得了注册许可,开始了其国际化的征程。如今2年多过去了,王老吉凉茶的在美国已经获得了当地消费者的首肯,销售业绩逐年上涨。

 

由这个事情可以看出,王老吉凉茶在美国的成功也给国内的众多食品企业做出了榜样,对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品牌国际化扩张极具借鉴意义:品质是王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品质的象征。从2009年中国废除“免检食品”制度,就可以看出当前国家对品质的重视力度在不断提高。如果品质这一关过不了,谈何品牌?在中国都站不住脚,换个更大的舞台,到国际市场上去弄潮,岂不是难于上青天。

 

对于品质的追求不仅仅是一句空话。为什么没有更多中国企业取得类似FDA注册许可这样的“绿卡”?出于好奇,我专门考证王老吉凉茶是如何将品质做到如此境界,看看有何经验可以拿来给众企业借鉴。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杨月欣在一次采访中发表评论说到,王老吉凉茶的工厂和原料基地,有两点值得特别推崇:第一点就是全程的质量管理,王老吉凉茶有很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线的生产管理体系和人员操作流程方面的管理体系;第二点就是在原料的筛选方面他们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有自己筛选原料是否合格的一套标准。这个可能在很多的饮料生产企业也都有,但王老吉凉茶的严格性和规范性与数字、表格、自动化系统以及训练有素的人员关系紧密,让它的品质管理有了多重保护。所以我认为,保持卓越的品质,必须从原料种植、加工生产到物流运输、销售管理形成一整条完善的产业链,从而建立可从源头追溯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虽然个别行业、企业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在品质上出现了问题,例如“奶粉风波”、“饺子风波”,但宏观来看更多的中国本土的品牌是非常健康而充满活力的,他们懂得品质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点,从以王老吉凉茶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就可看出一二,因为笔者相信,在中国市场都站不住脚的品牌休想走到国际上去,而能够融入国际市场的品牌想必都是重品质、负责任的好品牌。因此对于国内食品企业来说,要在国际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必须先从品质做起,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所在国的质量标准。

 

展望未来,像王老吉凉茶、洽洽瓜子这样通过海外品牌扩张,来带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民族食品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如何借鉴前人经验,树立自己品牌,共同打造中国制造的的金子招牌是后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我们期望在国际市场上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食品品牌,从而为国内食品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