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银行、地铁、路口……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警戒线。在这些地方设立警戒线,或是为了提醒,或是为了防护,或是为了尊重。显然,这些警戒线都是可视的,可有一类警戒线却是无形的,但又无所不在。贪财、谋权、好色,便是现实生活中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三道警戒线。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贪财即为人生第一道警戒线。君不见,从古到今,因一时“贪财而丢一生饭碗”,甚至丢掉性命的事例并不少见。清朝乾隆年间,南昌某书生随父在京城就读。一日,他走过延寿寺街,见一少年正在买书,不慎掉落一文钱在地上,他不去告诉少年,却待其走后拾而昧之。旁边一老翁见状问了他姓名含笑而去。后来这位书生考中了常熟县尉,按规定,在上任前他先要去拜谒上峰——江苏巡抚潜庵汤公。他接连拜谒了十次,均未被接见。最后一次传出潜安汤公令:“不必前去赴任,名字已被删除。”后来他才知道,当时在书铺里问他姓名的老翁,就是今日的上峰潜安汤公。我想,如果今天再给那个清朝书生一次机会的话,说什么他也不会因小失大,再去拾那一文钱而昧之了。联系现实生活,那些腐败分子不也都是从贪“小便宜”开始,嘴越吃越馋,手越伸越长,钱越贪越多,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深渊的吗?
“中国四大衙门”之一的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有一则官箴:“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据说这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嘉兴人高以永任内乡县知县时所作的。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地方官,能够自觉地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时时想着为百姓谋利益,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今天的为官者们、谋官者们深思的。由此想到某网络上的一篇文章:一个用金钱谋得官位的为官者,在回答他为什么要当官时说:“你看人家某某(一个县委书记),来来去去,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多么威风?”“再说了,光有钱行吗?有权人谁都可以找茬儿收拾你。”“光有钱没有权,也保不住你的钱。”“可你有了权,就可以弄来钱;钱跟权比,还是权厉害!”因此,一些官欲熏心的人,便使尽浑身解数,不惜一切代价,跑官买官;个别谋官者为了清除障碍,保住官位或是爬上更高的官位,甚至雇佣杀手,谋杀同僚或下级,制造血腥惨案。当然,这些以身试法的官迷们是绝没有好下场的,不是被“双开”,就是身陷囹圄,甚至“掉脑袋”。这些人以一时之显赫,换一世之骂名,值吗?
有人改名人名言,将“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修改为“一个贪官的背后,必定有一个至几个娇艳的女人”。这一改,改出了新意、深意,也改出了老百姓心中的不满和鄙视。贪官好色,情妇好钱。情妇对贪官看起来柔情蜜意,实质上是一种冷冰冰的交换关系:一是情妇用色相去交换贪官手中的钱;二是情妇用色相去交换贪官手中的权,再用权去敛财;还有一些女人受雇于他人用色相去为雇主交换权力或巧取钱财。养情妇、包“二奶”,都需要大量的钱,可这钱又从何而来呢?对于靠工资生活的为官者来说,只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如成克杰、李嘉廷、胡长清之流,其可耻下场也已有目共睹。当然,如今的好色者也不只局限于为官者,一般的平名百姓也大有人在。毫无疑义,对于一般平民而言,好色也绝不是一件好事。毋庸讳言,凡养情妇、包二奶者,不是妻离子散,就是家破人亡,至少也是家无宁日。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警告好色的男人:你若想一天不得安宁,宴客;你若想一年不得安宁,盖房;你若想一辈子不得安宁,养情人。可谓至理名言,发人深省,值得深思。
时至今日,这财、权、色仍严重地困扰着世人。岂不知这人生三道“警戒线”,道道都带“高压电”。警声阵阵,警钟长鸣,古之有镜,今之有证。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在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欲望是一片无涯的苦海,它对人的诱惑往往太强大,殊不知有多少人被淹没其中。让我们在这人生三道“警戒线”面前,时时刻刻“手莫伸”,心无旁骛地驾驭人生这条小舟,高扬起“节制”的风帆,小心翼翼地引渡欲海,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