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时代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致词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上午好!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欢迎大家参加2010年年会。这次年会的主题是“信息化促进城镇化—— 模式、政策与实践”,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前副院长胡启恒院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王宪磊主任主讲“互联网与城市发展方向”,“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感谢胡院士和王主任的拨冗光临,同时还要感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精心筹备本次年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交流平台,谢谢你们!
本次年会还将有十几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和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会上会下、充分交流、深入研讨,尽量让大家有所收获,不虚此行。
大家知道,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按照我国长期规划,再经过两个五年,也就是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极端重要性。而信息化正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城镇化和提升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催化剂。
此时此刻,在座的每一位致力我国信息化的同仁都会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然而自我国1986年首次提出要推进国家信息化的任务以来,信息化的理论已经落后于信息化实践的发展要求,理论的滞后也使我国信息化走了一些弯路。目前人们遇到许多问题和悖论,使用传统理论工具已经难以获得满意的解释和解决,甚至在国家政策、社会法律、行业规则、企业策略等多个层面出现了一些空白点。
比如经济个人主义与信息资源共享难题;商业技巧与网络诚信矛盾;梯度发展还是均衡发展问题;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问题;比特价值与成本悖论;城市集中化和分散化的问题;社会被组织化还是自组织化问题,都在等待新经济理论体系来解答。
我们学会自1989年成立以来,就在乌家培老师带领之下紧密结合信息化实践,致力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不久前又出版了《乌家培文库》,这是一个理论宝库,也是我们信息经济学界的骄傲,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耕耘,奠定了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还有在座的许多专家教授都为我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
现在,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我们需要团结社会上更多致力信息经济研究和信息化实践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认真梳理信息经济理论体系,从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上,将我国信息经济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昨天晚上,王明明秘书长在预备会上向部分代表简要报告了2010年学会的五项主要学术工作,开完本次年会,就基本完成了2010年预定的工作任务。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学会秘书处正在落实三项重要工作,一是2011年年会初步定在秋季在江西革命圣地召开,会议主题请大家充分酝酿提出建议,秘书处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二是将在北京举办6-8期“网络新经济模式”沙龙,目的使结合互联网的广泛渗透和商用,寻找新的运行规则、营销模式和营利模式;三是准备承接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新一轮信息化寻找一条更加集约化、更加社会化的科学发展途径。除此之外,明年还需要酝酿几件具体工作,一是梳理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做好科普宣传;二是继续办好学会网站;三是酌情编篡《信息经济与管理辞典》。希望大家献计献策、踊跃参加和深切关注。
各位同仁,当前的环境给了我们学会更广阔的研究和发展空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利用这次年会,共享成果、充分交流,预祝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成功!再次谢谢大家。
杨培芳 2010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