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解读招投标商业模式的秘密(二十一)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招投标之战

  老佛爷锦囊:黄老集团的失误就在于没有找到董仲舒这样的关键人,更没有写出一篇如《举贤良对策》这样最符合招标需求的投标文件。

  

  鬼夫收拾好电脑准备辞别了。

  老佛爷送他去车站,这里有通往市里的小公共,每天趟数有限,需提前去等。

  见车还没到,鬼夫说:

  “你当年中过那么多标,给我讲一个你投标的案例吧。”

  佛爷说:

  “我做的项目大同小异,在很多案例书上都能看到。我给你讲一个书上看不到的吧。”

  “那更有意思啦。”

  鬼夫最喜欢听佛爷讲故事了,很是期待。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招投标战争是什么时候吗?”

  “历史上?你指的不是现在?”

  “是,历史上。招投标制度尽管是这些年的事,但招投标文化却是由来已久。它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政治、文化形态。”

  “是吗?是何时发生的?”鬼夫听着新鲜而好奇。他等着老佛爷说下去。

  老佛爷见等车的人多了起来。就拉他到另一棵树下面站定。然后说:

  “是汉朝。”

  “自刘邦夺了天下后,心里一直慌慌的,特别不落停。为啥?因刘邦草莽出身,不像项羽出身豪门,即使得了天下当了汉高祖又怎么样?照样有无数的士人口服心不服,还有人写诗作文骂他。到了刘彻手里,雄霸东方,环视宇内,无有争锋者,已经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帝国了。可刘彻心里照样不落停。地盘大了,财富多了,可人们的思想依然混乱,各种不同的思想集团公司招兵买马,相互争斗,谁也不服谁,不满、不服的声音仍在。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一家独大的维护皇权统治的思想意识集团,君主的权威性树立不起来,他们的统治地位仍是不稳固的。

  “刘彻就是刘彻,毕竟是秦皇汉武之一嘛,他很快想了一招,将当时特别有名的各大思想集团公司招集起来,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投标,让各集团都提供解决方案,撰写标书,最后选择一家,定于一律,统一口径,统一标准,其它没有中标的集团就不准再吵吵了,全部注销营业执照,关门歇业。这样,他们老刘家那不太光彩的出身,也就不会再有人拿出来说事了。由是便可天下太平,宇内归心。

  “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所有的思想集团公司自然都跃跃欲试,想用自己的主观一统天下。

  “当时名头最响、实力最强的是后来变身为道家的黄老集团公司,汉初事实上是以他们的思想来统治国家,也就是说虽没通过招投标,但已在试用他们的产品了。故有大多数人都认为非它莫属。

  其它法家、儒家、阴阳家等等这些公司应在一个档次上,各自都有一定实力,都有一批自己的支持者,说应该也都有机会。

  “但儒家集团公司因在秦时遭到沉重打击,以前和高祖刘邦又有过过节,刘邦起事后,对那些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操能力的儒生很不待见,还在一个投靠他的儒生的帽子里撒了一泡尿,所以,当时儒家集团还没恢复元气,公司实力、品牌知名度都处下风,大家普遍认为机会不大。

  “墨家集团公司当时风头已过,虽在明面儿上不及上面几家大公司,但改头换面的民间支持者众多,来个异军突起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集团个个卯足了劲,明争暗斗,四处活动,打通关节。

  “结果却是让世人大跌眼镜,最为人看好的黄老集团第一轮就出了局,只有法家集团给儒家集团制造了一点小障碍,随后儒家集团一路高歌,一举中标。

  “凭什么呢?”

  鬼夫听得入了迷,赶紧问道。

  “是呵,凭什么?凭他们彻底搞定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汉朝的大儒董仲舒。”

  鬼夫接过话题说:

  “我知道董仲舒这个人,你上次给我讲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我在网上查了查,全面系统的阐述阴阳五行思想,并应用于治国理政的首推这位老董。”

  “正是这个董老夫子,他是这次招标活动的具体组织者。”老佛爷说:

  “儒家摆平了他,实际上等于是他成了儒家的内线,他负责起草招标文件,又替儒家集团写投标书,他替儒家写的的投标文件就叫《举贤良对策》,核心的解决方案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后由武帝刘彻一锤定音。

  “黄老集团的失误就在于没有找到董仲舒这样的关键人,更没有写出一篇如《举贤良对策》这样最符合招标需求的投标文件,尽管他们在汉朝的江湖上名操一时,最终也只得败下阵来。”

  这时,小公共终于来了。

  鬼夫赶忙跑上去。刚坐好,他突然想到,儒家真是抓牢了这次机会,代代更新、升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产品,让中国皇权统治这个大客户一直都没换过它,一用就是一千多年啦,现在不知版本号已是多少位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