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一个消减业障的过程


   业障是众生沉溺六道轮回的根源。业障是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到今天所犯下的积累的数不清的十不善罪业和烦恼障、所知障。当前,我们众生造罪业很重,而自己并不见得知道,在《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中有:“人道众生,命终之后,复得人身者,如指甲上土,堕入地狱,作畜生饿鬼者,如大地土。”这点可以从两本书中窥知--《太上感应篇》和《地狱游记》,这两本劝善的书,虽是道门的书,但却为佛门中诸大德所倡读,《太上感应篇》中讲生活中何为过,《地狱游记》中说的则是近年下地狱的罪魂所犯的错,这些错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目无尊长者也要下地狱,建议大家读一读这两本书,便会知道在生活中要战战兢兢做人了,随时察看自己的身、口、意是否在做业,而不至于随时做业都不自知了。

   业障的轻重,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入佛门及入了佛门后见解及修行上的高低。消除业障是我们修法的主要目的。下面谈一下业障的障蔽作用(或叫业力相应),本处居士妙真在读经书时,为了更好的理解掌握,将法本看了二遍。其后,还帮着校对了二遍法本,她只注意到了有验相,便是消了部分业障。等其业障再减轻一些时,一日忽然想到,业障排除,走向觉悟,最终应该使自心没有挂碍,变得清静才对,再翻法本,看到第39页清楚的写着有外在和内在(内心)的验相。为什么看了几遍,这些话每次在眼皮下过,而没有引起注意呢?这也就是罪业的障蔽作用。这就理解了为什么以前曾读过的经典,等过一段时间再看时,却看出了经典中更深的意思,这就是业障的障蔽作用,也是业力相应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在修法上见解看法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业力轻重。

  由于念佛诵咒,消了罪业,各方面障碍减少了,对西方的信、愿增强了,心中的执着没有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看开、放下,临终只想着往生西方,又怎么可能去不了呢?净空法师的老师李炳南在《净土安心法门》中讲:“今天大家若能立即把贪、嗔、痴去了,不但往生而已,还可成佛。”当然,这是李老师在驳某种观点时说的话,从这句话中,大家应该明白,去掉五毒的业力习气,是修法的目的。业轻了,往生的把握才大,品位才会高。用净土法门的话讲,念佛的功夫深了。功夫深是什么意思?是念佛有时能成片,这还是因为业障轻了,执着的妄念少,念佛才能成片。功夫深了,仍然是业障轻了的意思,功夫深了不但往生有把握,且往生的品位也高。

  末法时期,众生的罪业深重,深重的罪业严重阻碍着佛法,例如:法*功的扰乱,严重的破坏佛法,这不能不说与众生的罪业相应有关,还有的已入了佛门的如:外在的身体上的病障(指业病)修法时遇到的人为干扰等,内在的如对佛理不明、修行不精进及五毒的业力习气,在心中所形成的执着烦恼,并且由于业障作用时,往往对佛理了解不全,偏执、误解法师的一些话;业障稍重一些的,念佛拜佛是为了自己求人间福报,业障再重一些便是不信佛(不信佛,自然是因缘没有成熟,但其关键原因仍是业障,由于有业障的阻碍,因缘难以成熟),业障更重的便是生于边地,听不到佛法,或堕入三恶道等等。

   如法如理修持后,消减业障的验相便会很快生起。验相大致有两种:一是外在的,如梦见自己澡浴、吐黑水、喝清净的甘露、穿着白衣、流泪、身上起红疙瘩等等的瑞相;二是内在的,如相续中的烦恼日渐减轻,以前遏制不住的贪心、嗔心、嫉妒、傲慢等也日渐淡薄,自私等恶劣心理很少再生起,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和对众生的大悲心自然增长,对听法、修法的兴趣也不断提高,在修其余法时,也能很快地真实感受到修法的功德等等

  

   一、修法的过程是一个净除业障的过程

   佛祖当年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时,第一句话说的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句话是说众生心本来与佛无二无别,只因妄想执着而证不到。妄想执着便是我们的业障,是故应该明白,任何一个法门的修行过程都是一个净除业障的过程。业障是我们过去生中由于无明迷惑所做的十不善罪业,在今生走向证悟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方方面面的障碍,它包括病障、干扰障、烦恼障、所知障等。有人也将罪业称为惑业,因迷惑通过身、口、意所造贪、嗔、痴等十不善罪业。惑业也分见惑、思惑、烦恼惑等。在所收集的这些感应录当中,清除病障、外在干扰、烦恼障等都有,清除病障较多,因为疾病消除较明显,容易看到,而烦恼减少,内心变得清静,则是要通过观察才能发现。一般随着业障的减轻,生活上、修法上方方面面都会向顺利的好的方向转化,例如修法上,会遇到与之相应的提高其见解方面的书或善知识,有一定佛学知识的人,则会了悟佛所讲的话,总之,烦恼愈少,挂碍愈少,则修行才是真正的提高。在收集这些感应录中,通常都是经过很短的时间里所有的感应,如果能够坚持每天读一定量心咒,则能快速去掉障蔽自性的妄想执着,亲见本性的路程将会缩短。再加上念佛,因为罪业轻了,障碍少了,不但往生有保证,且品位也高,即使在西方极乐世界修也缩短了证悟的时间。

  

   二、念阿弥陀佛圣号与念金刚萨垛心咒概说

   我们修学佛法,人人都知靠自力较难,仗佛力较易,修念金刚萨垛心咒消业,由于能与佛尊所发的愿力相应,很容易得到加持,消业比念佛或修别的法门都来得快,这点在所有修念金刚萨垛心咒的人中已得到证实。专修净土念阿弥陀佛的人,加念金刚萨垛心咒为助修,对其有百利而无一害。但现在诸多修净土法门的人,认为念佛要不夹杂,不肯诵咒,这也是对念佛原理不明白所致,不明白不夹杂的目的,现在就其念佛原理及为何要诵咒简单的谈如下两点:

  

   1、念佛的原理

   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时,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妄想执着是由于众生迷失了本心,执妄为真,有了贪、嗔、痴等五毒烦恼的罪业,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业障。没有了业障,便没有了妄想、执着;没有了妄想、执着障蔽真心,那自身本具与佛无二的真心自会显现,修掉妄心,显现真心。是故修佛就是修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所谓“万缘放下,佛性自显”,讲的就是如果在心中将所有执着妄想的念头放下,本有的佛性便自会显现出来,也就是这个道理。佛法中任何法门的修行,最终要达到的也是这个目的。禅宗讲的是离想,在禅定中如见到佛或魔全都不理,看破它,离于一切想,便亲见自己的本性即佛性。修净土法门要达到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原理呢?在天台山国清讲寺所出版的《净土文摘》一书中〔浙出书临(97)122号〕第63页,摘录自憨山大师《梦游集》中的话“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以想除想,乃是转换的方法”。“由于众生很久很久沉浸在妄想中,要离开它实在极为困难,现在不必离想,就将染想变为净想,这是将计就计,偷梁换柱的妙法呢。”看了上面两段话便会明白,念佛是借佛念转我们生活中的妄念,因众生业习重,妄念不停,不得已,借佛的净念对治浊念,因念佛也可消除业障,一直将佛号念下去,等业障逐渐减轻,妄念逐渐减少时,便可逐渐达到念佛成片。这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原因,等到全部都是佛念时,便会达到念而无念,最终连念佛的念头也没有了,这时,本有的佛性便会显出来,也即是成佛了。这是借念治念,以最后达到无念,亲见自性的方便法门,也即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也是这个意思。在这整个过程中,大家应看到,借佛号消业障是至为关键的,如业障较深,执着妄念多,便很难达到念佛成片。在净宗大德黄念祖居士著的《心声录》里,谈到了修净土法门的人觉悟道路的全部过程,其是:“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即是说修净土的人,首先要做到明理,明白佛学最基本的道理,才能做到信深、愿切,行动上要专一念佛,等到念佛成片功夫纯熟时,业障自然清净,没有了业障,便不迷惑了,妄念自消,真性便自然显现。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让行动专一,一心念佛就是以阿弥陀佛圣号来消自己的宿业,以达到业净真显。关键是业净才会妄消真显,诸净土宗法师所强调的专一念佛,不夹杂,其目的也是在于此。净宗大德《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中讲念佛人“……念之久之,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明白,让专一念佛的目的仍是为了消业。同时也应当了知:“修法的过程是一个净除业障的过程。”

  

   净土法门妙就妙在,今生即使证不到自己的本性,临终也可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摆脱生死轮回,到了极乐世界再接着修,直到成佛。这一点是极其殊胜的,修别的法门业障未净除前,几乎所有的人会随着业力走,仍处在轮回中,况且会因迷惑再造新业。带业往生,以了生死,是念佛的超胜之处。这也是许多法师提倡念佛法门的主要原因。

  

   由于现在是汉传佛教公认的末法时期,劝以专修净土来证悟的法师少,而更多的法师则是劝以求往生为目的,其理由是认为末法时期,众生的业障深重,靠自力难消,仗佛力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修吧。到了西方修什么呢?仍然是修掉业障,去掉烦恼障所知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