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调整能源出口结构,提高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调整能源出口结构,提高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俄罗斯石油产品的出口增长很快,但出口的大部分是重油、煤油、石油焦碳和低质的发动机油,即出口的石油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都是资源出口。从俄罗斯海关石化产品进出口统计中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俄一方面大量出口原油,通过石油换取大量外汇,而国内出现石化产品紧缺现象,要进口数量不小的石化产品。这种现象是俄罗斯石油加工业落后的具体表现。俄罗斯资源开发设备陈旧老化,难以对原油进行深加工,急需技术更新和改造。俄罗斯的一些专家认为,由于生产资料老化俄罗斯约70%的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减退。产能利用率为78%,固定资产损耗达80%。主要石油产品品质较低,缺少竞争力。俄从每吨石油中能够提取16%的汽油和30%的重油,采油成本是海湾地区的34倍,是北欧的2倍。原油平均采收率为0.35-0.5,原油加工量仅占世界的4.39%,其所有大型石油企业的原油加工能力都大大低于开采量。这不仅增加了俄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比较,世界石油巨头,如壳牌、埃克森-美孚、雪弗隆、英国石油等跨国石油企业的炼油能力都大大超过其开采量,多者超过一倍以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出于环保要求,石油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天然气取代,今后几年欧盟对重油的进口量将逐年减少。从整个世界的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看,随着生物燃料和从天然气提取发动机燃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产品将更多地用于制造润滑油和其他的石化产品,因此石油产品的利用重心将向石化工业转移。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石化工业已进入了成熟期,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已经结束,石化流程工程实施CIMS供应链体制模式,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讲求质量可靠、技术密集、服务满意,产品都要符合国际标准,石油和石化设备都要符合APIISO9000的质量认证等,因此更新和发展石化工业是俄石油工业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普京认为,俄罗斯矿产资源综合体在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发达的原料领域能以其产品的出口创汇增加国家财政预算收入。他强调,俄罗斯不能成为单纯的原料出口国,俄罗斯的经济不应简单依赖于原材料的出口,因为发展国家的加工工业,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和将俄罗斯变成主要经济强国的重要后备力量[1]。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指出,到2010年必须使俄原油加工率达到75%,到2020年达到85%。俄工业与能源部打算今后仍依靠预算外资金解决投资问题:60%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其余40%引资解决。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大型油气企业还没有明确表示放弃扩大资源出口或决定优先发展石化产业的意愿。例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制定的到2030年发展规划规定,公司届时将把天然气对欧洲出口量提高一倍,把对亚太地区国家和美国的出口由每年1550亿立方米增加到3100亿~3750亿立方米。中小企业在缺少国家政策支持,更缺少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资金投入,发展面临更大困难。因此,俄罗斯要全面实现行业发展战略目标困难不少。俄罗斯业内专家就此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例如对炼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充分利用炼油时产生的碳氢化合物气体,每年可增加150万吨的碳氢化合物C3-C4,部分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他们强调,未来石化工业与炼油业和天然气工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必须加速实现经济的一体化,建立较为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以获得最大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防患于未然。俄罗斯石油化工业的利润率还远低于采掘业和炼油业,现阶段让商人投巨资到一个存在利润风险的领域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俄罗斯石化工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俄罗斯石化产品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水平,如人均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消费量分别为6千克15千克,而世界人均PEPP消费量己分别达到810千克5千克。俄罗斯石化装备较为陈旧和落后,装置平均规模低于世界水平。以乙烯装置为例,2000年俄罗斯拥有乙烯装置17套,总能力255万吨/年,平均规摸仅为15万吨/年,远低于40万-50万吨/年世界规模平均水平。俄最大的乙烯装置仅525万吨/年一套,30万吨/年二套,其他规模大都在6万-2.6万吨/年之间。
俄罗斯石化工业正在走企业重组改制、实现现代化改造之路,1995年组建了俄罗斯最大的石化集团公司——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化公司(SIBUR)。该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向跨国公司发展,最近收购了中欧PVC和异氰酸酯生产商Borsod化学公司248%的股份,并向该公司供应氯乙烯单体和甲苯,还兼并了匈牙利最大的石化生产商TVK公司,现计划兼并更多的俄罗斯化学公司。该公司2000年销售额为322亿卢布(11亿美元)现在17家石化公司中持有股份并长期供应原料。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10年销售额增长10倍,达到120亿美元/年。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化公司13的原料来自4家俄罗斯石油公司油田联产的石油气。该公司占俄罗斯LPG市场约30%、橡胶市场38%、轮胎市场35%2000年乙烯产能占俄罗斯的22%,拥有俄罗斯92万吨PE产能的18%,在俄罗斯石化公司中排名第三,合成橡胶占俄罗斯782万吨/年产能的38%,还拥有环氧乙烷和乙二醇市场的30%,拥有俄罗斯甲基叔丁基醚产能的约50%。俄罗斯石化装置面临现代化改造的挑战。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化公司将率先采用新技术大力改造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老装置并扩大产能。该公司最近与ABB罗姆斯公司合作将扩建改造二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和一套6万吨/年乙烯装置。罗姆斯公司还将为该公司建设15万吨/年异丁烯装置。鲁奇公司将为该公司改造氯碱和聚氯乙烯装置[2]。根据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经过现代化技术改造后,2010年俄罗斯石油加工深度将提高到75%,加工能力提高到2.1亿吨。而到2020年,这两个指标将分别达到80%2.35亿吨。从而达到增加石油产品出口附加值的目的。俄罗斯政府通过了到2015年之前化学和石化工业发展战略的方案。该方案规定将俄境内的石油天然气加工量从总量的30%提升至70%。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维克托·赫里斯坚科表示,目前俄罗斯企业为生产深加工产品所利用的石油天然气量占总开采量的30%,而其余70%开采的石油天然气作为原料或者半成品出口。他表示,从2008年至2015年之间,石化工业产量提升23倍。2007118俄罗斯联邦政府会议通过的《俄联邦2015年前化学工业及石化工业发展战略基本原则》规定用7年的时间将化学工业产值增加2.4倍,化学工业及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7%升至2.9%。此基本原则进一步表明了俄罗斯增加产品加工能力,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决心。


[1] [俄]E·T·盖达尔.2004年俄罗斯经济:趋势及前景[M].莫斯科:莫斯科出版社,2005:136-137
[2]俄罗斯石化工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N]. http://www.hangyebest.com/fenxi/200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