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执法部门请了临时工打手?
近日,郑州四次城管打人事件。记者调查发现,所有事件在追责时,总有一个名为城管“临时工”的群体若隐若现。(13日新京报)
出了问题都是临时工干的,这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大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和承受力,甚而不用涉事单位出面澄清,网民都会提前预测或给下定论:一定是临时工干的,而且能够屡屡得到应验。
一个月内郑州就发生了四次城管打人事件,官方称打人者皆系“临时人员”,面对这样的“巧合”,作为不明真相的围观者自然没确凿证据去质疑,只能姑且相信都是真的,但新的疑问又接踵而来,违法违规、暴力执法群体都是临时工,难道我们的城管、拆迁等部门专门招聘了一群临时工充当打手不成?
倘若果真如此,或者已经成为执法“潜规则”,我们就不能不担忧,还有多少执法部门招聘了临时工打手?城管、拆迁等政府职能部门执法工作中粗暴执法现象数见不鲜,让人想起来更为后怕,还将有多少弱势群众会惨遭那些“临时工”的暴戾毒手?
其实,大家都非常清楚,涉事单位习惯于拿“临时工”作挡箭牌,无非就是要撇清与部门或者领导者的关系,以非单位执法行为或非职务行为来搪塞推诿责任。不过,一个常识是,不管临时工也好,正式人员也罢,既是代表单位执法,单位就该承担执法后果。
把违法执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的责任都推在监工身上,本身就不靠谱,个别情况倒也可信,成为普遍规律就不正常了,难道执法部门招聘的临时工都素质差?或者招录时有意、专门挑选素质不高者?那也是用人不当,难辞其咎啊,显然,如此掩饰责任,只能是欲盖弥彰。
看来,有必要对政府部门、执法单位的临时工群体进行一次大清理了,素质高的留下,给予转正,素质差的给予清退,让“临时工”从这些部门彻底消失。否则,行政、执法中的恶性事件一再重演,不但损害了行政、执法单位形象,更是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这些“临时工”担当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