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敏/文
近几天,富士康参股万得城的消息随着万得城的高调进入中国,格外显眼。万得城是国际知名零售公司麦德龙旗下的电器零售商,其在亚洲地区的首家门店开到了上海,将于本月17日开业。据悉,富士康持有万得城25%的股份,是万得城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为万得城提供人力资源、市场分析等方面的支持。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11月4日出席了万得城上海店的开幕典礼活动,富士康通路事业群首席财务官杨兆伦担任了万得城的中国董事兼首席战略官,富士康对万得城的重视可见一斑。
富士康参股万得城被业界解读为向3C卖场渠道转型;而其10月中旬投资光伏的举动被解读为回归制造。无论如何,富士康的转型像其内迁一样引人关注。
围城之都
远远望去,富士康好像一个戒备森严的围城,外边的人好奇其神秘想进去,里边的人向往自由想出来。其深圳工厂接连的跳楼事件折射了这种围城的第二个效应,第一个效应从内陆省份不惜代价迎娶富士康入“城”体现得淋漓尽致。
富士康接二连三的坠楼事件曾让其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坠楼事件发生后,其负面新闻不断,甚至引发社会对新生代打工者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的广泛讨论和思考。总裁郭台铭对记者坦言,最初没有意识到自杀事件的严重性和波及范围之广。“在3月份发生第五次自杀事件后,我决定做点不一样的事情。”第五起自杀事件发生后,郭台铭不仅亲自前往深圳工厂善后,还决定在富士康内部做出调整。
这些调整通过媒体报道为社会所广泛共知。不仅4个月内两次突然宣布大幅加薪,郭台铭更频频拉着基层员工的手,亲表“感谢”。10月中旬,“富士康之星———2010优秀基层员工颁奖典礼”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园区举行,140名优秀富士康员工获奖。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不仅亲自到机场迎接优秀员工及其家属,还组织这批优秀员工和家属游览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深圳著名景点,并在随后举行的午宴和晚宴上,走了60多桌,跟每一个人敬酒。这跟几个月前的铁腕和独裁形成了鲜明对照。
富士康员工李想对记者说,现在的确能感受到公司管理方式的某些变化。
与此同时,富士康开始将位于深圳工厂的业务分离,大举内迁。
内迁之路
在富士康深圳工厂严重的坠楼事件发生后,其大举内迁的举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其实,早在此之前,富士康已经开始谋局生变。用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的话说,是富士康在加速内地产业布局。据介绍,富士康早已制定其内陆产业转移计划,而“连跳”事件推动这一计划提前进行。
富士康“搬离”深圳,是其不得已的选择。最明显的莫过于深圳人力成本高于内地。据深圳市政府透露,从今年7月份起深圳特区内外最低工资标准统一上调为1100元/月。此前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008年制订,特区内为1000元/月、特区外为900元/月。就是上调前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大大高于内陆省份。这对加薪后急于摆脱成本压力的富士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者,深圳市政府宣布,将来要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进行“腾笼换鸟”,显然,富士康的劳动密集和深圳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节拍并不吻合,加上跳楼自杀事件影响太广,以至牵涉到深圳市政府,间接加速了富士康的大转移。
但是,富士康似乎不愿意说自己是被迫“搬离”,而是表示,深圳富士康基地将以“研发+部分生产”为主,其它业务只是分离。
一时间,富士康将要内迁何处的猜测遍地开花,内陆意欲引进富士康的省份也纷纷各显神通,花样百出。
6月30日,富士康与郑州市政府草签协议;7月26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宣布,董事会通过了对成都和郑州两地的6400万美元投资计划。至此,关于富士康长达两个月的内迁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按照鸿海的解释,这两个地区将成为国内的“重点区域”,成都将以平板电脑和机顶盒为主,而郑州将以手机为主。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落户郑州“主要是看重了我们的人才支持。”大凡千挑万选最终落户,肯定是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8月2日,富士康郑州工厂开工投产。郑州市只用一个月零三天,就完成了引进富士康的初步工作,被外界誉为“郑州速度”。
但是,伴随着富士康的总是喜忧参半。富士康宣布落户郑州的消息后两个月,当地招揽人才的极端做法颇受诟病。据报道,9月6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赴富士康科技集团顶岗实习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下简称《通知》)说,“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其落户河南,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具体指导、跟踪问效。”《通知》要求,中职高职学校组织、动员学生去深圳富士康顶岗实习,以保证富士康集团正式落户河南、年内批量投产后有充足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根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调查,要求去实习的学生反映,不去富士康实习,就不发毕业证。而实习的内容只是生产流水线的简单操作,不仅和所学专业无关,根本就不需要专业知识,高中文凭就够了。这对学习专业技能的学生而言,实在“不对口”。
富士康的内迁之路并不平坦。有专家对记者表示,富士康是代工厂,工厂选址往往要考虑上游企业的意志,“究竟把工厂建在哪儿,不是富士康一家能说了算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友对记者说,富士康内迁的幕后推动者实际是苹果。他说,代工一台在美国售价为499美元的iPhone,富士康获得大约4美元,其中还包括工人的工资和摊销固定资产投入等,而苹果不直接参与生产获得的净利润却超过了200美元,苹果尽可能地压低富士康的利润,为了压缩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富士康只能加大员工的劳动强度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苹果公司光鲜的表面背后,隐藏的却是一条交织着劳动汗水与金钱暴利的利益链条,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只处于分工和受益的最底层。
10月22日,四川成都西博会上,富士康旗下“鸿富锦精密电子 (成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开业投产,至此,富士康内迁之路再无悬念。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著名财经评论员易鹏表示,内迁是富士康降低成本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内地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是内陆的发展潜力和各种优惠措施等综合因素吸引的结果。
转型之难
富士康的转型和其内迁是如影随形的。
富士康1974年成立伊始,郭台铭坚持“不做品牌,只做代工”,这使得富士康很快拥有了世界级的客户诸如索尼、IBM、戴尔、惠普、苹果电脑等跨国巨头。2005年富士康在深圳企业的营业额突破了2000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
而今天,代工行业已成夕阳产业,富士康2009年营运利润率仅为1.9%。如何降低成本,寻找新的突破口?
内迁的同时,转型成为富士康的谋变之路。
今年5月,富士康正式推出 “万马奔腾”计划。根据该计划,富士康首家“万马奔腾”电器超市于今年5月8日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开业,成为郭台铭庞大渠道计划中的“种子商店”。该店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是主要经营家电、通讯、数码产品的3C卖场,但该店只对富士康内部员工开放。
8月2日,富士康郑州新工厂开工生产。据了解,富士康不仅在郑州建新厂,还有计划在河南省实施“万马奔腾”项目,近期在河南建2000家IT和家电产品自营店,并选择郑州作为首批试点。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说,富士康在内地建自己的销售网络是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动向,一方面要由过去单纯加工制造,转向“纵向一体化”,既提高制造业收益,又要获取商业利益;另一方面说明其进驻内地不仅是考虑降低用工成本,还瞩目中国内地大市场,由单纯的“外向型”转为“内外兼顾”。
11月4日,国际知名零售公司麦德龙旗下的电器零售商万得城高调进入中国,其在上海的首家门店将于本月17日开业。据悉,富士康持有万得城25%的股份,是后者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为其提供人力资源、市场分析等方面的支持。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出席了11月4日万得城上海店的开幕典礼活动,富士康通路事业群首席财务官杨兆伦担任了后者的中国董事兼首席战略官,富士康对万得城的重视可见一斑。
富士康参股万得城被业界解读为向3C卖场渠道转型。
实际上,从2001年开始,富士康已经尝试向渠道转型。最早入股赛博数码,2009年推出线上B2C网站“飞虎乐购”,随后宣布在三到六级城市开店的 “万马奔腾”计划。
富士康通路事业群董事长胡国辉表示,转型渠道可以为富士康的客户提供更多服务。
专家分析,向渠道转型可以帮助富士康摆脱单纯依靠代工的低利润现状。这对成本日益上涨、利润日薄的富士康来说,显得尤为迫切。
但富士康转型之路并不顺畅。11月5日早晨,富士康深圳厂区一名员工再度坠楼,经抢救无效死亡。这对已经发生十几“连跳”、正在转型路上的富士康来说,不啻为一大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