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电记者职涯这10年
后记
《家电江湖》这本书是我在《南方日报》开设的“远程炮专栏”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当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都、南周、21世纪报系等在全国媒体业界名声鹊起,而作为集团旗舰主报的《南方日报》,立志要探索一条党报市场化的新路,打出“高度决定影响力”口号,正发力改版。增设产经周刊专栏也正是南方日报新闻改版的一部分。回想起来,当时编辑部同意为一线的我等年轻记者开设固定专栏,并且大胆放置记者头像照片,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这栏目一开就是三年有余。于我,期间陆续写就的新闻稿无数,但多半随报纸见光死,连自己都想不出哪篇值得回味。但是这个专栏,却真的坚持下来了,并且不经意间形成规模,甚至居然能够结集成书了。天可怜见,这有多么的不容易。首先,在《南方日报》开设专栏绝对不是轻松的活,每个周日晚上我都得雷打不动地坐在电脑前绞尽脑汁,编辑还时不时地通过短信MSN不断催稿。结合热点新闻的专栏还不像写新闻稿那样有料多写没料少写或者不写,我没有选择必须按时交稿,而且还不能提前储备;其次,3C江湖风云变幻多动荡,恩怨竞合常转承,如果浮在表面看不清水深水浅,很容易就会误被当作枪使,或者误入陷阱。因此始终保持一种冷眼旁观的心态很不容易,尤其是我这种急性情人。
还有,尽管我们品评世事不至于过于放肆,但还是有江湖中人放松不了绷紧神经,习惯不了这种揶揄,甚至还火冒三丈气急败坏。有向报社更高级领导告黑状投诉的,有在江湖上恶意散播谣言中伤的,还有不少通过各类渠道递纸条打招呼,或者扬言打官司封杀恫吓的。所以“远程炮专栏”坚持三年以来累积凡一百五十余篇,我会为自己感到感动。尤其是常在浮躁的家电江湖上行走,焉有不湿脚的可能。但是至少这专栏保持了独立开炮的原则,经受了商业利益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考验。无论赞弹,始终得到了家电江湖业界大佬们的鼓励支持。
说远点。自我1998年从上海复旦毕业孤身一人南下广州时,我只想做一个能匡扶正义的社会新闻记者,最不屑的就是与“阿堵物”金钱打交道。但最终在南方报业集团辗转要闻部、体育部、南方周末几个部门之后,停在商业产经新闻领域耕耘至今十年有余。这十年来3C家电江湖风云变幻,而我其实一直是战战兢兢,很少能感受到做经济记者的风光,哪怕是表面风光都没有。尤记得,刚接手跑产经新闻的那几年,记者还是一定要去现场采访提问的,一定要亲自写稿的;那时候,记者们不用上网也是可以交出很好的稿件来的;那时候,公关媒介的主要职责还不是整天催记者发软文稿的;那时候,厂商老总们还是愿意跟记者分享交流探讨行业的。但是十年后的今天,江湖有点变样了,我也越来越不能适应了。作为一个老兵,看着新生代的同行们,无所畏惧,什么问题都敢问,什么传闻都敢编;看到昔日的采访对象如今貌似飞黄腾达人前风光,私底下却动辙诉苦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激情不再。我就更加惶恐,更加慨叹自己无能为力,更加惭愧自己写不出更好的商业新闻来。
这些年来,不止一个从公关转行上岸了的朋友告诉我,公关和客户对我的评价中总跑不掉一个“难以控制”的判语。何者?你这个人软硬不吃收买不了。原本很熟的关系,但是一旦客户出了负面,找你和谐很少能有成功的。而且越是恫吓,越是蹬鼻子上脸。这话我只能承认并且接受。我又不是贵公司贵客户发工资的,相遇江湖,道不同不相与谋,至少也是相互尊重嘛。凭什么要让人觉得好控制才和谐呢。不过,让我欣慰的是,远程炮专栏这些年射程涉及领域,包括海尔美的,格力创维,苏宁国美,诸多商界巨擘。即使稍有误伤,董明珠、方洪波、李东生、孙为民、叶莺、杨东文、吴建科等这些大佬们,还会时不时地给我发个短信打个电话,探讨些话题。
“远程炮专栏”开辟三年多,得益于网络的传播,有一批忠实的粉丝,在评论中给我鼓励,也给我警醒。但必须承认,这些年关注品评3C家电江湖品牌传播、市场运营诸多领域,尽管力求独立张扬,但囿于认知,仍或有误伤误会之处,对维护品牌运营的媒介公关同行可能更是得罪颇多。这曾让我纠结,但“远程炮专栏”名如其人性格,不奢望被理解,也不希望被指责偏激。说到底,这其实是个功利的商业江湖,很多时候我们无处遁逃,也无法抽身事外。我们要做的,就是如果有一点阳光,那我们就奋力前行,尽情展现自己的灿烂。万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只能是这样安慰我一下自己。有解释的机会,就尽量解释。如果没有,或者解释不了,那就请自便吧。
我比任何时候都无可救药地相信“改变使人进步”,但是过去的十年里,事实上我始终没能跳出家电江湖这个圈子。曾经某领导怀疑地问我,家电这么肥的线,你舍得放弃?我当时回答说,我能把家电线从冷线开拓到热线肥线,我也能开拓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事实上,有些人只看到我整天穿梭于京沪深粤都市,混迹欧洲美洲韩日东南亚地区,出入五星级酒店,却看不到我辛苦奔波的日程表。他们以为记者,党报记者,商业产经记者,不至于吃拿卡要,至少也应当可以吃香喝辣。但是我可以说,我没有。我知道,这些年仅南航的飞机我每年平均要坐50次以上,这些年我有多少次路过江浙沪长三角一带出差而没空回趟盐城老家。最近五年里我至少飞北京出差100次,但至今,我从没有去过长城、故宫、香山、颐和园等名胜地。这些我还被告知不能抱怨。因为总有领导善意提醒说,你已经够幸福了,多少老记者老编辑连飞机都还没有坐过呢。但,天天坐飞机,坐酒店,能是一种幸福么?
其实我并不喜欢诉苦,更不喜欢抱怨。但是在很多人,包括我的领导们眼里,可能我就是一个不好惹的、很窜的记者,一个很多抱怨、不安于现状的下属。《家电江湖》结集成册的专栏文章,多半可能会继续加深他们对“戴远程不好搞定”的印象。我试图在生活中努力改变这种烙印,多迎合而少张扬,多和谐而少批评。但是有些本性原则总是很难改变的。家电行业风云激荡,媒体江湖同样浮躁,远程炮炮在膛中总归蓄势待发。既然不止一个人赞扬远程炮犀利,独立,那好吧,我衷心感谢你们的宽容,让我保留这么一点的独立空间,捍卫真相追索的权利。岁月会改变人性,教训会督促我反省。其实我也在改变,也有收获,但是改变太多太快,我还会是我自己么?
幸运的是,我的职涯始于南方,有幸躬逢南方传媒这片热土,见证和参与南方报业十年崛起,并正昂首阔步走向辉煌的黄金发展期,有幸躬逢中国商业社会告别混乱走向秩序的灿烂十年。这常常让我心怀感恩之心,常思幸福源泉。
在本书即将付印之时,照例还要感谢很多。感谢这个行走十年的家电江湖热土,孕育了中国商业经济社会市场竞争最充分最为激烈的案例教材;孕育了商业产业经济领域最经典最杰出的创意策划,营销精英,包括张瑞敏、何享健、李东生、张近东、马云、叶莺、董明珠、周云杰、方洪波、孙为民、陈晓、严友松、俞尧昌、吴方亮、樊文建等等;当然,我也不会忘记曾经采访过留下深刻印象的黄光裕、顾雏军、黄宏生、倪润峰、胡志标等江湖大佬。感谢所有的家电江湖豪杰,活跃在品牌市场战线的公关媒宣、营销精英、媒体同行们,他们是推动3C家电江湖竞合前行的源动力。有他们在,这江湖永远不失精彩。
要特别感谢南方日报,南方报网,感谢搜狐博客、新浪博客、腾讯博客……远程炮射程多远,全赖他们。特别要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杨兴锋社长、王春芙总编辑、王垂林社委、刘健东主任致意,是他们博大的胸怀,成就了我职涯以来最好的工作平台;亦师亦友的健东兄直接策划了本书的创意专栏,过去三年里他不仅多次亲自操刀斧正,并且在我对专栏动摇彷徨之时资以最有力的鼓励鞭策。要衷心感谢与我共同在南方日报I踢馆里折腾专栏的巫伟、程鹏、蔡伟、钱玮珏,还有曾经共同战斗过的陈亮、朱健、陶国睿,他们的妙笔生花,催我努力促我进取。与他们每周某个晚上的通宵为伴,远程炮“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感谢南方日报前社长,现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范以锦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南方日报出版社周洪威社长的支持,尤其感谢多年好友周山丹亲自担纲责任编辑,她为本书付出了大量的策划、编辑、出版、发行、校对工作,无以为谢。
……
是以后记,再次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人。有你们的注视,我会继续努力前行。
戴远程 2010年10月18日 于广州 广州大道中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