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06-30 作者:翟际栋 来源:中国农资2008年第6期 |
化肥产能将进一步向资源地、市场地集中;流通企业将建立新的营利模式,从服务中获得利润。
——加拿大斯帕尔资源公司首席运营官、中国区总裁翟际栋
国际化肥贸易基本停滞
根据国际肥料协会的预测,2008年下半年国际的氮肥和磷肥价格将在高位运行,但会保持在一个平稳的态势,价格略有下降。但是这个预测是在中国高关税政策之前做出的,在中国限制了化肥出口之后,国际市场上就会有1000多万吨的化肥缺口。五月份以来,国际磷肥价格与氮肥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目前氮肥价格已升至650美元(吨价,下同)。
国际肥料价格不断攀升,背后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成本推动产品价格。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硫、磷、钾等资源价格飞涨;全球性通胀因素,粮食及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下的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由于能源价格上涨而带来的运输成本的上涨;由于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紧锁银根而带来的资本和资金成本的增加。
第二方面是市场拉动化肥价格。也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生物能源的开发增加了对化肥的需求量;粮食价格的上涨;政府对农业的减免税和政策性补贴;政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对农业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信贷支持。而且后面的四个方面的因素都支撑了化肥价格的增长。
第三方面是政策因素导致全球化肥供需失衡。中国的高关税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这个政策的出台引发了一系列的市场变化。俄罗斯首先提高了氮肥的出口价格,中国氮肥企业的对外报价也与其持平;而且东南亚有些需大量进口中国化肥的国家也在蕴酿一些应对办法,比如限制硫酸出口,限制粮食出口等。
高关税政策对于那些做国际贸易的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国际化肥价格比国内要高,从国外进口肥料不现实;另一方面,国内的化肥价格加上高关税以后,价格又高于国际市场,产品又出不去。所以现在这些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流通企业需要营销创新
目前流通企业获取利润的模式主要依靠进销差价,这种模式在市场变化迅速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流通企业必须依靠营销创新来建立新的盈利模式,其核心就是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比如,加工更适合于销售地生产需要的有针对性的产品。作为经销商,以后所赚取的不应该仅仅是差价,而是要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利润。
在中国的国情下,很难通过压缩流通环节来降低成本,这个不只是自身的销售体制的问题,而是整个公共设施、市场网络的现状所决定的。1997年农资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流通企业也进行了增强服务的多种尝试。比如:由原来的“坐商”变为把化肥送到田间地头的“行商”;在销售化肥过程中帮助农民了解更多的施肥技术;有些企业也针对本地农民的需要生产配方肥;较大的企业还专门招收农化服务人员充实销售队伍。但上述改变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的需要相比,还有一段距离。流通企业应该摸索出更加规范、全面和系统的农化服务模式。中国的农业生产发展现状也向化肥产业提出了强化有针对性的服务的迫切需要。
首先是国家用农业补贴政策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其次是农民有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种植收入的需要。第三是新的农产品结构调整也对化肥施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农业生产这三个方面的变化,都需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水平。科学施肥的含义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实际上目前政府大力推行的测土配方工程就是科学施肥的一个阶段性工程。测土配方的核心就是提升化肥营销环节中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细节。
这个任务就需要靠服务来实现。依靠现有的农业“三站”体系远远不够,这就给流通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化肥产能向资源地和市场集中
就目前的国际市场价格来看,加征100%特别关税后,国内化肥产品出口到国外不再有比较价格优势,对出口有抑制作用。中国氮肥、磷肥产能过剩于国内市场需求,抑制出口将使国内氮磷肥供求失衡,将加剧国内化肥市场的竞争,对化肥价格有抑制作用。由于目前产能处于过剩状态,所以竞争不会影响农民施肥,不会说让农民买不到肥料,在保证农民安全用肥的前提下,能够对行业进行有效的调整,这也是政府希望看到的。
对于那些将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的企业来说,他们会将产品放在国内,参与国内竞争,化肥价格会有所下降,时间一长有些产能会被淘汰掉,比如那些成本比较高的、能耗比较高的企业,还有资源比较少的企业。比如过去的小磷铵、普钙等都已经被淘汰掉了,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从目前中国政府限制化肥出口的政策来看,立足于国内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长久的。我们企业没有将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而是一直立足于国内。所接触的同行业的企业,在出口政策出现变化的时候所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小。
高关税有利于保护能源和资源,化肥行业竞争加剧也将导致新一轮的行业整合。以后整合的方向,像磷钾这样的产品,可能会向资源地集结;像氮肥这样的产品,原材料运输方便一些,会向市场地集结。资源丰富的云贵川等地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出现在当地;而山东这个没有大量原材料的地方却出现了那么多生产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山东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港口优势,再一个就是有市场优势,经济作物比较多,用肥量比较大,这是山东的优势。
就加拿大斯帕尔资源有限公司来说,在新一轮的行业整合中,我们企业由于有资源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所以现在开始做一些并购工作。我们的想法是:在国内的氮和磷等资源方面做一些工作,钾资源由于自身的特点,使得企业在中国不能参与。
总的来说,斯帕尔公司的战略就是通过资本手段和国际化资本平台,掌控资源、整合资源。在国际化资本平台方面,斯帕尔公司总部在多伦多上市,有着强大的融资能力。在整合新的磷矿和氮肥资源方面,现在我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获得新的探矿权,这个需要花费很大,而且空白区越来越少,所以现在这种方式采用的不多;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整合一些小磷矿,通过买过来或者加盟的方式。
加拿大斯帕尔公司于1996年正式启动中加合资宜昌磷矿矿肥结合工程项目,并于1999年获得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通过。目前是加拿大在湖北最大的投资项目。项目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北省宜昌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和地域优势。项目依托湖北省最优质的磷矿资源,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资源的保障。
中加合资宜昌磷矿矿肥结合工程项目是由加拿大斯帕尔公司和湖北宜昌磷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项目设计总规模为年产135万吨磷矿,24万吨磷酸(P2O5)和10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项目一期工程年产12万吨磷酸、30万吨MAP/NPK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08年底投产。
斯帕尔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与中国一起成长。通过建设、兼并、参与中国磷复肥行业重组,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斯帕尔公司2008年与中川国际矿业集团公司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加速中加矿肥结合项目的建设开发进程。通过对资源、制造和营销网络一体化的整合重组,建立本地化的管理团队,加快推进斯帕尔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战略。